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燕赵道教
 

历史文化名山 —— 封龙山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我市西南20公里的南故邑村南,距省会石家庄20公里。其南界属元氏县,北界属我市,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东汉《封龙山之颂碑》所称:天作高山,实惟封龙,平地拔起,灵亮上通,嵯峨竦峻,高丽无双,神耀赫赫,理物含光,赞天体命,德合无疆……”,便是对其巍峨雄姿和磅礴气势的形象写照。  
    
作为一座历史名山,封龙山以其多元的文化内涵、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一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

    
封龙山系太行山支脉,东西绵亘11公里,南北纵跨约10公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山脊平均海拔750米,主峰海拔812米。其主体由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构成。西倚太行,东临平原,巍然崛起,颇似盘绕欲飞的一条巨龙。特殊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既有奇幻的气候景观、繁茂的林木植被、多姿的奇石怪峰,又有神秘的自然洞穴和秀丽的清泉碧溪。古人曾有诗赞道:山势飞龙似,兴云肤寸神。太行分黛翠,大茂比嶙峋。每有风雷异,还多芝草珍。地舆崇作镇,天汉近为邻。化鹤还超忽,吹笙下逡巡。仙源知不远,终访碧桃春。
    
封龙山与西部太行山垂直相连,所以东南方向的湿润气团受到封龙山和太行山的阻遏、抬升,往往在封龙山巅形成云雾。每年六七月间山雨尤多,以致形成封龙云海、云雾华盖、山间岚烟三大云雾景观。特别是云海景观,出现时岚烟袅袅,白练缭绕,一丝丝,一缕缕,在奇石怪峰间飘荡,继而云积雾聚,淹没了山峰,填满了沟壑。山风吹来,云层沉于山腰,峰巅之上一派清凉世界,山腰处则形成千姿百态的云瀑布,或绵远如万顷波涛,漫无际涯,而远处群峰时隐时现,恰如海上蓬莱,令人神往。
    
优越的气候条件,滋润了封龙山丰郁的植被。蓊郁的林木和浓密的花草赋予了满山碧翠和沟谷清幽。其中北坡植被覆盖率60%以上,封龙川、立陡川、绒树沟等沟谷中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封龙山计有油松、洋槐、白杨、椿、柏、侧柏、栎等十多种用材林木,有枫、杨、合欢等多种观赏树种。还有红枣、黑枣、酸枣、柿子、梨、桃、苹果、杏、栗子等十几种果木。其中山巅百草寺的古槐高10余米,径围6.6米,树上有唐初所挂古钟残钮,可证其树龄已有1400多年。
    
此外,封龙山还有雀梅、珍珠梅、银花、连翘、迎春等灌木及野菊花、野百合、石竹、蝴蝶花等草木植物,并有可入药植物300多种。所有这些,都成为封龙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封龙山自然奇观的更多的是千姿百态、各有风韵的奇石怪峰和自然洞穴。无论从山南、山北哪条路径登山,到处可见怪石奇峰、奥穴幽洞。如山北大公庙前的飞来石,直径达3米多,深圆如珠。再如山南麓的试剑石,突兀而立,直刺青天,中间由花岗岩节理崩裂一缝,恰似剑劈斧削。于是古人便把它与唐代宰相郭震联系起来,传言郭震游学于此,得宝剑于石中,并试剑于此石,遂赋《古剑篇》。其他如立陡川的两处龟石,飞龙角的将军石,飞龙壁的盘丝岩蛤蟆石,山南巅的影厦石风动石天狗望月神龟探海等等怪石奇峰,均巧自天成,栩栩如生。
    
自然洞穴也是封龙山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其中最深的是飞龙脊上的黑风洞,洞内云腾雾绕,冷气袭人,更增添了神秘色彩。最险的洞穴则要数山巅南缘的八仙堂了。该洞系山石自然崩落、相互迭垒而成,有四块岩石垒成洞顶,从洞内仰视,大有摇摇欲坠之感,令人心惊。该洞分上中下3层,上层是一大庭,下层底部深十余米,阔四五米,可容十数人 ,相传八仙曾在此宴饮,故名八仙堂。其他如白云洞,又称仙人洞,是徐元英修道成仙之地。此外还有洞宾洞、醉仙楼、仙虎洞、希夷洞等自然洞穴及老君洞、东石堂、西石堂等属于人文景观的洞穴,都各有特色。
    
封龙山还是我国北方罕见的一处富有水景的名山,共有名泉八眼,无名泉十多眼,如山南麓老龙沟的龙泉,泉水沿谷而下,汇为溪流,在山腰形成一泓潭水,人称上龙潭。水又从池中流出,形成飞瀑,跌落为下龙潭,古人有大海分灵石刻。再如封龙书院的蒙泉墨池二泉,水色如墨,石质如黛,是古时学子洗笔之处。另外如恩爱泉,两泉相邻,汇为一溪,如恩爱情侣,地久天长。其他还有洞宾泉、灵溪漱玉弄琴、洨河源等等,最奇的当属老君洞的泉水,自老君鼻孔涌出,顺胡须流下,也是长年不竭,令人惊异。
    
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比,封龙山的文物古迹、文化内涵要更丰富、更深厚,其存在方式则主要表现为历代碑刻、诗文、书院、庙宇、摩崖造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和地方民俗。
    
封龙山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是山岳崇拜的对象。并有李躬这样的学者结庐讲学。嗣后数千年文运不衰,名人辈出,为封龙山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
    
就历代碑碣石刻而言,封龙山仅汉碑就有6通,分别为《封龙山之颂碑》、《祀三公碑》、《无极山神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其碑碣形式多样,书艺异彩纷呈,在全国现存百余方汉代名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久为历代书家研习,而且名震海内外。此外,宋代《敕赐修真观额记》以及散见于封龙山各处的古人题字、题记、题诗、碑刻数百处,更是内容多姿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所立的《封龙颂碑》,是少见的金代碑刻。再如元代中书左丞史彬所书的试剑石封龙山行楷大字,字迹雄浑潇洒,用笔遒劲刚健。其他还有老龙潭的大海分灵、东石堂的海天东曙、封龙书院的书院春风等,不一而足。 
    
封龙山在河北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续文献通考》及《大清一统志》记载:相传汉李躬授业之所,唐郭震、宋李昉、张蟠叟、元李冶、安熙皆尝讲学于此。另外,北魏学者魏质、唐代隐士姚敬栖、宋代张著也都曾讲学于此。历史上,北宋名相李昉在封龙山首创中溪书院。到元代,著名学者、数学家李冶买田封龙山下,重振封龙书院,聚徒讲学,一时名流云集,海内景望。李冶在此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天元术,补充、修改《测圆海镜》,著成《益古演段》一书。李冶的数学成就成为当时世界数学史上的最高成就。李冶主持书院期间,元好问、张德辉等著名学者都经常在此讲学。元代戏曲大家白朴、李文蔚等都曾随学于封龙山。史天泽的儿子史杠、史杞和集贤学士焦养直等名士也曾就学于此。继李冶之后,藁城籍学者安熙,主持封龙书院,也是盛况空前,弟子去来,常至百人。封龙书院成为元代真定路教育中心之一。

    
封龙山的佛教道教历史也很悠久。佛寺的兴起约在东晋十六国时期,道教则可追溯到东汉张角五斗米道,也即道教的萌芽期。更远则可与原始的鬼神崇拜、山岳崇拜联系起来。其中6通汉碑都是山岳崇拜的产物。
    
千百年的沧桑风雨,使封龙山的佛寺道观代有兴废,留下了诸多的文物遗迹。其中佛教文物遗迹有白草寺、浮图宫、双塔寺、禅房院、东石堂石窟和西石堂石窟;道教文物遗迹有:修真观、玉皇庙、药王庙、万仙庙、三皇姑庙、老君洞、灵官庙、猴王庙、八仙堂、龙王庙等。这些遗迹或地处清幽,引人入胜;或文物珍贵,工艺精湛。如东、西石堂的石雕艺术,分别开凿于北齐、唐、宋时期,雕刻细腻,形象逼真,颇具规模;再如三座神祠一座神坛,均是汉代山岳崇拜的遗痕,其考古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秀丽的山川风物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自然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巨宦公卿来游山赏景,为封龙山留下了录之不尽的诗词文赋。如东晋高僧释道安、金代诗人元好问,元代第一位汉人丞相史天泽、著名学者张德辉,元剧作家白朴、李文蔚,明代名宦乔宇,石珤等,都留下了传诵不衰的诗文。如石珤的《登封龙山赋》,洋洋数千言,汪洋恣肆,笔力开张,令人叹止。再如乔宇的《游封龙山诗》三首、清代王裕如的《试剑石》等,均可谓是诗中上品。
    
此外,流传在封龙山一带的许多民间传说,也是封龙山浅层文化的重要部分。还有久传不衰的封龙山庙会节俗,使封龙山呈现了色彩斑斓的高远文化,成为河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

     
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封龙山这座历史名山也正得到全面的开发建设。仅山北我市所属范围内,就先后开发建设了景区大门、大公庙、药王殿、白草寺、老君洞等景点,并重修了登山台阶路,还举办多次文化活动,为名山增添了相当数量的石刻景观。如今,封龙山是河北省级重点风景区,并正在朝着国家级旅游景区迈进。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