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爱国爱教是道教的优良传统


 

于醒时

    道教是我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起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行“尊道贵德”,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宇宙的原动力。道是内在的主宰,而德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道教作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的一种信仰,尊道贵德的传承使道教由史至今源远流长。道教主张“无为不争、清静寡欲、积功累德、济世度人、助国化民”。道教教徒要尊道贵德,使道德弘扬,使世人幸福快乐;道教教徒要爱国,助国化民,使国泰民安。爱国爱教是道教的优良传统。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在老子的思想文化里处处彰显着爱国爱教的教喻传承。《道德经》五十四章云:“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德乃立人之本,德应于己、于人、于家、于国、于天下。德于己,能济世度人;德于人,能和谐社会;德于家,能忠善久长;德于国,国泰民安;德于天下,使世人太平,天下和乐。德以传承,子孙祭祀而不辍。宣德爱教,爱民爱国,关心天下于一体,其圣明精言传承于今日,正是道教优良传统之一。《道德经》五十七章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教的这类文化思想,是助国化民的决策,治国辅政的谏言。唐代是道教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当时道士治国辅政之举,正是道教由始以来爱国爱教的传承,亦是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的典范。

    瞩目《太上感应篇》,实为劝善去恶之圣言。而深思其意之内涵,力之外延,亦是道教尊道贵德,爱国爱教的劝化。教喻“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抑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不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太上感应篇》)这是道教所持的善人善举的主张,然归治于人类社会,岂不天下太平;归治于国家,岂不国泰民安。宣此教义,为了爱教;持此善举,利国利民。在《太上感应篇》中写属恶非义之举时,尤其指明“虐下取功,谄是希旨;轻蔑天民,扰乱国政;巧诈求迁,赏罚不平;淫欲过度,逸乐过节……”这些罪不可赦的行径。道教以济世度人为天职,对这恶劣行为之举,施之劝化。文中说:“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后自改悔……转祸为福也。”不言而喻,意是劝人弃恶从善,益在利国利民。一句话,道教的文化,是爱国爱教的文化。爱国爱教是道教传承的主旨。

    回顾历史,道教爱国爱教、辅政治国的史实不胜枚举。

    道祖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九章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这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六十六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七十五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八十章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很注重保国护民,强调民众的重要性和治国的道理。安邦,国家稳定富强;轻赋,人民幸福安康。始终保持富国安民的政策,治国家长久,人民长寿。

    周朝帝王称自己为“天子”。天帝之子,必须“以德配天”,具有“敬德保民”的品质。施德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保民”。他“明德、崇德、敬德、顺德、用德”,这正是道教尊道贵德,执道行德,以德治国的先例。

    东汉时期,疾病流行,国贪民饥,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尊称道教天师的张道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济世救民。据史书《魏书.释老志》记载:“张道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陆修静在《道门科略》续:“罢诸禁心清约治民,神不饮食,师不受钱。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若疾病之人,不胜汤药针灸,惟服符饮水……积疾困病,莫不生全。”道教天师助国救民之举,治得国泰民安。

    金元之际,邱处机西行进谏更是道教爱国爱教的典范。当时,北方一片战乱,十死八九。国家动荡,江河易主,民众生死存亡关头,道教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毅然以国家和民众的生命财产为重,带领弟子西行劝谏成吉思汗。他历尽艰难险阻,徒步西域。“蜀都西游日,函关东别时,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吉”“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借诗言志,怀弭兵济世弘愿,化可汗一代天娇。为平定北方战乱,恢复民众安居乐业,付出了巨大努力。纵观历史,爱国爱教、济世度人是道教文化思想的基础;爱国爱教、助国化民是道教教徒奉行的天职。

    尔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正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时代文明之机,“改革方式,调整结构,确保民生”是治国的雄才大略。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济世教化的教义思想,更应发扬光大,悟喻后人。

    1998年夏天,中国的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中国道协、各地道协和广大道教界人士与全国人民一样,积极支持灾区人民的抗洪斗争,向灾区群众共捐款560余万元,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在支援灾区的捐款仪式上,闵智亭道长说:“当此骨肉同胞遭遇洪涝灾害之际,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慈爱之心,表达我们道教的爱国爱民诚意,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道教界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在积极开展自救的同时,切实践行“齐同慈爱、济世度人”的精神,伸出援手,奉献爱心,用行动彰显了道教界的社会责任。全国道教界也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纷纷为地震中遇难同胞举行祈福消灾解厄法会,祈祷生者平安,亡者善往。另一方面组织各种募捐活动,以实际行动扶危救难。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说:“抗震救灾的洗礼将进一步推动道教界提高爱国爱教的觉悟,尽到社会责任,促进宗教界发扬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齐同慈爱、济世度人”是道教的优良传统,每当遇到灾难,道教界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毫不犹豫地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道教大慈大爱的情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发扬道教“尊道贵德“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保定市道教协会)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