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全真善美——全真道的明天



朱越利

    孔老夫子删《诗》、序《书》、修《礼》、正《乐》、著《春秋》、读《易》,自谦为述而不作。孔夫子又是大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在整理古籍和教学中总结出一 条宝贵的治学经验:“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说,复习已知的知识,可以帮助掌握未知的知识。学习过的人,特别是上过学的人,都有这种体会。这是因为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相通的。孔夫子的这条经验传诵至今,放之四海而皆准,做事亦可借鉴。做事时的“温故”即重温历史,以史为鉴。做事时的“知新”即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比如完成一项事业,管理一个组织,经常想一想这项事业和这个组织的历史和宗旨,会有益于做好现在的事,对规划前景会有帮助。全真道亦不例外,“温故而知新”亦可一试。

一、何谓全真

    全真道之“故”,始自王重阳。重温全真道的传统,理应自王重阳始。王重阳生当乱世,穴居活死人墓,东海垂钓鲸鱼[1],创新道教,天下靡从。他画龙点睛,将新道教命名为全真。天下万物的命名,有的不过随意选一个代号,有的以个别特征为名,有的名却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全真命名,提纲携领,概括了全真道的教义,属于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种。如果打算温全真道之故而知全真道之新的话,那么,再读一下王重阳命名的全真二字,不失为终南快捷方式。

    “真”字的原初本义,有人说是成仙登天。如许慎曰:“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2]。由仙人变形而登天之义引申,“真”字也指神仙或仙界。王重阳的全真二字,使用了此引申义。其词《黄莺儿•韩公索叹世之二》曰:“玉童来便许全真,玉皇宣已定。”其《重阳祖师修仙了性秘诀》曰:“伏望人人离俗以登真”[3]。“许全真”即批准成仙。“登真”即飞升仙界,亦成仙之意。可见全真即成仙。

    “真”字的原初本义,有人说是精、淳,举老子的话为证。《老子•二十一章》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教擅长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突出特点,并经常添加自造的新义。在道经中,有的字往往既有世俗的多义,更有道教的多种新解。这样作,既利于发挥,又便于编制隐语秘诀。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本原。既然“真”(精、淳)是道之性,也就被引申为人本有的清净真性。王重阳的全真二字,也使用“真”字的真性义。他宣讲说,人只要认识、修养、复归自己的真性,就可成仙。王重阳《七言律诗•答战公问先释后道》曰:“识心见性全真觉。”其诗《七言绝句•活死人墓——赠宁伯功之十四》曰:“存神养浩全真性。”其词《昼夜乐之二》曰:“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4)。“全真觉”、“得全真”、“全真性”即认识、修养、复归真性的意思。正如金代宁海州学正范怿为《重阳全真集》作序解释说:“大率诱人还醇返朴,静息虚凝,养互初之灵物,见真如之妙性,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也”[5]。见性称为全真,与成仙的全真,结果是一回事,只是说的角度不同而已。

    全真之“真”字含有神仙和真性两种涵义,很难用其它字代替。另外,还有一种涵义的指称非“真”字莫属。王重阳规定真功和真行为修行的两大手段,其《三州五会化缘榜》告诫修行者不要陷入旁门小术,指出全真道“乃别有真功、真行”[6]。王重阳要求二者兼修,不可偏废。其词《抛球乐》劝修行者要做到“功行两双全”[7]。故而,全真之“真”又指真功、真行,全真之“全”则含有全修、兼修之义。全面实践真功、真行,目的亦是成仙、见性。修也全真,成也全真,尤见全真命名之妙。

    总之,全真二字的涵义虽然很多,但最本色、最核心的涵义是成仙、见性、兼修功行这三项。这三项涵义指出了全真信众的最终信仰、精神家园、彼岸世界和解脱途径,概括了全真道的基本教义。

    从哲学意义上讲,王重阳的全真之真,也是真假之真、真实之真。王重阳的全真吸收了佛教的空无思想,将现实世界、将今生、将人的肉体视为妄和空,视为痛苦的源泉。其《五言长篇•述怀之二》曰:“般般俱是妄,物物尽是空”[8]。与此相对,王重阳认为精神性的真性是真实的。其词《苏幕遮之二》曰:“性为真,身是假”[9]。全真就是以真换假、去假修真。《题茶坊》自白曰:“直须换假全真性,指路蓬莱跨彩霞。”《重阳祖师修仙了性秘诀》劝戒曰:“切不如闻,早炼顽心,去假修真而了性”[10]。王重阳的全真将精神视为真实,将复归原初精神视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

     简略地说,全真就是修行真实,就是求真(真实之真)。其词《临江仙之三》斩钉截铁地说:“掌法遵条常谨守……便是修行真实路,正端无党无偏”[11]。“掌法遵条”,即实践真功、真行。所以,蜂屋邦夫先生将王重阳的宗教学说定性为彻底的精神实在论[12]。这一定性是有道理的。

    真功包括炼丹。王重阳还肯定丹药是真实的。如其《七言绝句•活死人墓之四》曰:“墓中日服真丹药。”《七言律诗•修行之二》曰:“清风里面全真气。”《歌疏•赠范才甫》曰:“便令调养真龙虎。”词《瑞鹧鸪七》曰:“火教锻炼真铅汞”[13]。真铅汞、真丹药也就是精气神。王重阳要求修炼精气神,作到精气神全。其词《小重山•道友求问》曰:“清凉至,只在气精神。”《七言长篇•述怀》曰:“精气神全得祖风”[14]。王重阳视四大(地水火风)、尘世、肉体为妄为空,但肯定精气神为真实,并且没有明确认定精气是精神性的。故而,王重阳的宇宙论和终极关怀虽然是彻底的精神实在论,但其阐述丹功时具有二元论哲学的倾向。

    从总体上讲,道教哲学一直带有二元论倾向,不独全真道如此。这种倾向与其重视身体修炼的实践密不可分。既要精神成仙,又要修炼身体,此教义非二元论不能解释,非二元论不能支持。有人批评道教哲学不够精致,此说不无道理。但哲学上的不够精致,恰恰反映了道教在古代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有所长。

二、色里全真

    王重阳明示真功、真行离不开身体。其《七言•诸散人求问》曰:“修行须藉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其词《苏幕遮•秦渡坟院主僧觅之一》曰:“善看经,能礼忏。金面胭胭,正好频频蘸。转转殷红红不淡。色里全真,真里成清湛”[14]。“藉身修行”和“色里全真”同义,都是说修行需借重真空假有的肉体才能进行。

    王重阳创立了道教的出家制度,但他深知真功、真行离不开尘世的客观现实。其《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十二“论圣道”曰:“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遶。名集紫府,位列仙班。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第十五“论离凡世”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16]。寄尘明心、在凡求圣的中心意思当然是赞美超越凡尘。如果有足够的智能,就会领悟这些话同时也有劝人理智地承认凡尘、暂时寄身凡尘之意。王重阳的深层意思是提醒全真家自觉地形寄尘中、身在凡界,解决能寄、寄好、能在、在好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在社会中生存和服务于社会这两个问题,将出世和入世结合起来,在人间修真功、真行。色指现象,尘世也是色。因而,在人间修真功、真行也可借用王重阳的“色里全真”四字来说。

    我理解王重阳的“色里全真”包括三层涵义。要生存,就需要适应社会,这是“色里全真”第一义。其次,社会不是净土,要求全真家担负起净化社会和济度民众之责,这是“色里全真”第二义。适应和净化都要通过一件件做事去进行。在社会中做事就会遇到名利进退的问题。“色里全真”的第三义就是教诲全真家正确对待名利进退,抱着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作到“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王重阳的一生都在“色里全真”。他率先垂范,七真继踵。比如说,他和七真都因时制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当避世则隐修,当入世则出山,并不终身隐姓埋名。一时之隐修,也不止是孤独地修仙修性,而是兼行秘密传教,蓄势待发,伺机而动。王重阳蓄势待发,一发则普化三州,同归五会。邱处机伺机而动,一动则万里西行,一言止杀。

    “色里全真”旨在解决如何在人世间实践全真教义的问题,可视为早期的“人间道教”思想。“色里全真”的主张与近现代佛教提出的“人间佛教”的口号,异曲同工,但时代要早得多。

三、对话全真

    王重阳的全真二字,包括圆融儒释道三教之义。 王重阳的诗《赠道众》曰:“悟理莫忘三教语,全真修取四时春。”其词《临江仙•道友问修行之一》曰:“希夷玄奥旨,三教共全完”[17]。王重阳主张三教一致、三教平等。他继承道教的神仙信仰和老庄思想,吸收钟吕丹法、禅宗和理学思想,圆融出一个全真道。反之,王重阳的全真也对儒家和佛教,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影响。这方面的内容,学者们论之甚详,此不赘述。本文要强调的是,理学思想、禅宗和钟吕丹法都是当时较新的或盛行的思想成果和修炼方法。王重阳持开放的态度,敢于对话,敢于吸收,敢于标新立异,有容乃大,推陈出新,成就了全真。王重阳的全真是对话全真。对话为各方找到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也促进了对话者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在与不同思想、不同宗教进行对话上,王重阳也作出了表率。

四、善美全真

    王重阳的全真追求的真实,与善和美融为一体。王重阳的真行,包括济度众生之行,济度即善。如其《歌疏•玉花社疏》引晋真人语,历数属于真行范畴的善行曰:“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行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行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18]。王重阳把善行看得很重。比如其《仲正宅第一首》曰:“休心积善胜看经。”《七律•上兄之二》曰:“乞觅行符设药人,将为三事是修真”[19]。积善胜于读经。修真三件事,行符和设药皆善事,占其二。正因为善在全真中十分突出,故元代李鼎将王重阳的全真称为道德性命之学,其《大元重修古楼观宗圣宫记》赞扬曰:“以道德性命之学唱为全真,洗百家之流弊,绍千载之绝学”[20]。全真道德属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孔子的仁为核心。王重阳还提出遵守法律和承担社会义务方面的要求。如他期望侄子作到:“遵隆国法行忠义,谨守军门护甲戈。饮膳共为通揖让,言谈歌出用谦和”[21]。

    美以真为基础,但又是真的诗性升华。美可因善显出理性深度,善可以美为外在形式。王重阳的真和善表现为美。真功真行,追求成仙,返还真性,从美学意义上讲,也就是对美的追求,潘显一教授称之为“道教美学人格理想”[22]。 菊花岁寒而后凋,被人们赞为霜下杰,又将之与松、竹、梅并誉为四君子。王重阳以重阳为号,意在做一个像菊花那样坚贞高洁的人。他一再表白这一点,表达了对独立人格和高尚人性的坚守。其词《红芍药》曰:“这王喆知明,见菊花坚操,便将重阳为号,正好相倚靠”[23]。这种坚守表现出儒家和道家的美学人格理想。王重阳积功行善,在成仙的想象中享受到心灵的自由,获得真正的快乐,发现到一种玄美。其词《行香子•自咏》曰:“落魄婪耽,到处成眠。觉清凉境界无边。蓬莱稳路,步步云天。得乐中真,真中趣,趣中玄”[24]。王重阳在修行中获得内心平静,享受到清静的快乐,感受到清虚美。其《七言律诗•咏慵》自咏曰:“纸袄麻衣长盖体,蓬头垢面永全真。”《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解释清静曰:“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着为清静也”[25]。高楠教授称“道教是审美型的宗教”[26]。王重阳的全真,也是审美的全真。审美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审美未必能够获得真实的自由,但可以获得真实的快乐,可以升华自己的人性。

    王重阳酷爱诗词创作。其词《杨柳枝一》后半阕曰:“应手诗词随写染,运风骚。玉笺上面起云涛,任陶陶”[27]。他在《红芍药》一词中自述曰:“缀作诗词,笔无停”[28]。他写染诗词,得心应手,审美颂美,其乐无穷。他不仅自我陶醉,更以诗词阐发教义。他写了六首《啄木儿》词,归纳曰:“重阳子,害风是。王喆名,知明字。说修行旨,没虚诡,啄木词中开真理。向诸公,取知委”[29]。他经常警人以诗,悟人以词,度人传教。其《诗•仲正宅二》自述这种传教方式曰:“广留教法开心地,善写词诗种福田”[30]。写词诗即留教法,为的是开心地、种福田,即传教度人。“分梨十化”,是用诗词开心地、种福田之典型一例。

    王重阳的大部分诗词广为教法,王重阳广为教法的文字以诗词为多,故王重阳的全真可谓诗词全真。王重阳以诗词度化七真,七子效行,以诗词度化众人,好似诗词世家。全真道前几代领袖,诗词种福田,抒情寄怀,相互酬答唱和,作品累累,开金元文坛全真诗词一派。

    宗教属于广义的文化。有的宗教还富有狭义的文化,文化品味极高,深得知识分子之心。王重阳的诗词全真就是这样的宗教。全真富有文化,并非只表现为诗词。王重阳诗词全真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树立了高品味的审美全真的榜样,而且开启了全真道重文兴教的文化传统。

    汤一介先生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讨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等三个命题中[31]。王重阳的全真,与此相近。汤一介先生又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在真善美问题上大体可分为孔子、老子、庄子三大系统。孔子系统是善←美←真,老子系统是真←善←美,庄子系统是美←善←真[32]。王重阳的全真构成了真善美统一的系统,上承老子,吸收庄子。

    全真即全面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王重阳为全真道确立了真善美的理想。真善美是人类社会伦理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人生观的最高境界。美尤其是人的本质最完美的展现。

五、今日全真

    从上述分析可知,王重阳命名的全真二字有四个层面的涵义。第一是信仰的层面,全真指成仙、见性、兼修功行。第二是哲学的层面,全真指追求真实。第三是社会的层面,全真要求“色里全真”、对话全真。第四是人生境界的层面,全真指追求真善美。

    宗教信仰属于个人私事,属于人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国家法律的保护。同时,宗教又是学术研究的对象。哲学属于学术,可以在学术的范围各抒己见。社会是大家的,应当和睦相处,共同维护。人生境界既是哲学讨论的问题,也是人类共同关心的人生理想和实践问题,可以求同存异,相互交流。

    王重阳的全真为全真道明确了基本信仰,同时也指出了如何处理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如何对待其它思想和宗教、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等三个重大问题。王重阳就三个重大问题对全真道后人的教导,是全真道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

    再读了王重阳的全真,加深了我对今日全真道的作为的理解。今日全真道正在遵循王重阳的教导去作,正在发扬全真道的优良传统,有目共睹。具体事例,数不胜数。仅略举一二以为证。

    比如,今天的许多全真家正在实践“色里全真”三义。他们一边在社会里兴业劳作,一边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抱着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爱国为民,令人敬佩。比如,今天的许多全真家参与国家或社区管理,参加各种跨界别、跨宗教的社会组织和会议,在国际国内各种讲坛、论坛、场合、报刊发表意见,通过这些形式积极对话,广受好评。比如,香港青松观诸董事和道友热衷公益事业,已故侯宝垣观长钟爱盆景,已故罗智光副院长擅长书法,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堪称楷模。现代狭义的文化除文学艺术外,还包括学术、教育、传媒等。不少全真家并非诗人、作家、学者、教授、编辑或记者,但热心支持发展文化,也是继承全真道重文兴教的文化传统。比如香港青松观诸董事和道友兴办道教学院,办刊出书,召开学术会议,鼎力支持文化事业,影响深远。

六、明日全真

    再读了王重阳的全真,又看到了今日全真,我对全真道的前景大致心中有数了。王重阳提供的精神家园、彼岸世界和济度梯航,及信仰、修行方式,是全真道被创立时命名的依据,也是今天和明天的全真道保持这一命名的依据。全真道友继承这些最根本的内容,乃理所当然。我想,明天的全真道自然会坚持基本教义,这是前提。他们会在此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他们可能会继续走出世与入世结合的“色里全真”的道路,继续走与其它思想和宗教开展对话、不断自我丰富提高的对话全真的道路,继续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的善美全真和文化全真的道路。我期望着明日全真登上新的高度,以现代宗教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对明日全真的展望,谨分述之:

    第一,“色里全真”。

    明天的中国将转入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社会,高科技和信息化将进一步改变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我预测,明天的全真家“色里全真”,适应社会,首先将会使全真道现代化。不仅是硬件现代化,如使用录像、计算机、灯光音响装置、电子出版物、激光成像技术、数字化技术、可视手机、智能轿车、绿色现代建筑材料等等,更重要的是将会实现教义诠释内容的现代化。第二,全真家将会特别提醒社会重视精神的作用,提醒人们克服唯物质化带来的各种弊病。第三,大多数全真家将会继续以出世的精神积极投入各项社会进步事业。他们的行为将更受社会尊重。当然,个别全真家选择终身隐修,属于个人私事,社会也会给予尊重和保护。

    第二,对话全真。

    各种严肃的思想、严肃的宗教之间的相互对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更是明天无法回避的事情。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种严肃的思想、严肃的宗教之间互有质的或历史的不同,追求的真和求真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至少都抱着求真的愿望和严肃的态度。这一点相同很重要,为对话提供了前提。全真道先天具备了对话的资格。

    有假方有真。 各种严肃的思想、严肃的宗教尽管所求之真不尽相同,但求真之推动,除了生老病死、认识能力的局限及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之外,皆主要缘由于共同的假。这些假,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种种压迫我们的力量,比如贫穷、愚昧、不公正不合理的事、腐败及其它犯罪活动、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恐怖活动、非正义战争等等。称这些现象为假,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人类的共同愿望,危害社会和人类。共同的假,引起了对话的共同话题,即共同治假。对话有助于相互了解,和平共处,维护安定,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的治假行动。共同的治假事业,需要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即求今世之同,存来世之异;求治假之同,存信仰之异。即遵守对话的共同规则,各守其真。

    今日、明日全真道圆融的对象已不止儒、佛两家,而是有更多的其它宗教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供博采众长。比如香港,自1972年至1976年间,不同宗教团体的交往逐渐频繁。1977年,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共同成立了“宗教思想交谈会”,1978年演进为“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我预测明天的全真,将是更广泛对话、更善于对话而充满朝气的对话全真。对话不限于香港各宗教之间,还将加强与世界各国宗教的对话。对话不限于宗教之间,还将加强与政府及其它各界的对话。通过对话,一方面,全真道可能会增大对社会的贡献,可能会对其他宗教和文化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全真道可能会继续从各方吸取思想营养,充实自己的教义,促使自身现代化。

    第三,善美全真。

    在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质享受日益精良的现代社会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帮助一些人从某种理性僵化模式和世俗功利私俗中解放出来,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尤其是审美价值具有超越现实物质功利性、追求精神自由的禀性,带有普遍的、最高的人性意义。全真道提倡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有些仍将会对未来社会发挥积极正面作用。比如说,仁德有助于关爱救助弱势群体,义德有助于维护公平竞争。全真道推崇的老庄审美自然观,揭示出自然无为而成大美的规律,要人顺任自然,顺物本性,去实现人的生命生存和创造的自由,达到行为自由与精神自由的境界。这在未来社会中,有助于被物化的人性向自然回归,促使人性的解放和完善,可以帮助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追求真可称为信仰全真,追求善可称为道德全真,追求美可称为审美全真。我预测明天的全真,会继续针对社会的精神需求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可能会对信徒和社会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

    第四,文化全真。

    经济越是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就越高,越多。现在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但文化全球化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仍要继续弘扬,同时要走向现代化,要努力发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为世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我预测,在明天共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全真道将发扬悠久的文化传统,继续重文兴教,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作用。

   注:

   [1]王重阳将诱化七子比喻为“钓鱼”。其词《踏云行•激发丹阳》曰:“东海汪洋,西山详审,金钩钓得欢无。一头活乐大鲸鱼,万鳞灿烂铺白锦”(《重阳教化集》卷2。见蜂屋邦夫:《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503下。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2年3月25日发行)。其词《遇仙槎》曰:“鳌鱼海里游,首尾长摇摆。百日下金钩,钓出婆娑界”(《重阳教化集》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507下)。同类诗词,反复吟咏。七子亦自豪于“吞饵上钩”,并感恩戴德。

    [2]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12月影印本,第1版)卷8上,页168下。

    [3]《重阳全真集》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98上、页515下。

    [4]《重阳全真集》卷1、卷2、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73上、页388下、页402上。

    [5]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71下。

    [6]《重阳教化集》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513上。

    [7]《重阳全真集》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00上。

    [8]《重阳全真集》卷1。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82下。

    [9]《重阳全真集》卷1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66下。

    [10]《重阳全真集》卷10。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46下、页515上。

    [11]《重阳全真集》卷12。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60上。

    [12]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198。

    [13]《重阳全真集》卷2、卷1、卷10、卷12。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88上、页378上、页448上、页463上。

    [14]《重阳全真集》卷12、卷1。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59下、页381上。

    [15]《重阳全真集》卷10、卷4。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40上、页406下。

    [16]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521下、页522上。

    [17]《重阳全真集》卷10、卷12。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39下、页460下。

    [18]《重阳全真集》卷10。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第页448下。

    [19]《重阳全真集》卷10、卷1。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42上、页375上。

    [20]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页552。

    [21]《重阳全真集》卷10《诗•赠侄》。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42下。

    [22]参阅潘显一《大言不美——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第一章第四节《“仙真”:道教美学人格理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页53—68。

    [23]《重阳全真集》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99上。

    [24]《重阳全真集》卷8。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30上。

    [25]《重阳全真集》卷1。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76上、页516下。

    [26]参阅高楠《道教与美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27]《重阳全真集》卷7。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25下。

    [28]《重阳全真集》卷3。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399上。

    [29]《重阳全真集》卷4《啄木儿六》。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10上。

    [30]《重阳全真集》卷10。见《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阳と马丹阳》,页442上。

    [31]汤一介:《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见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页14。

    [32]汤一介:《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见汤一介《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页29。

   (卢国龙编《全真弘道集——全真道—传承与开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青松出版社,2004年版,第335-353页。)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