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大道与我们同在



                        ——在纪念老子楼观授经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张继禹 

    今天,我们在太上老子说经授经的神圣之地——楼观台,隆重纪念太上老子楼观“授经”并举行祈祷法会和学术报告会,这是我们海峡两岸道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一件弘扬文化的盛事!意义重大!蒙大会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并安排我在这个报告会上发言,既感到万分荣幸,也有点受宠若惊。在此,我谨以“大道与我们同在”为题,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向各位高道大德请教,也与大家共勉。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教教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生化宇宙万物一切的根本,所以道教以“道”名教,信仰道、修行道的人称谓道士,人们尊称道长。道经中说:道士者,以道为事。同时“道”也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个字,儒家讲天道、人心,诸子百家也都把自己的学问称之为“道”。今天我们常常会问你知道吗!你有道理!或是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没有道理!归根究底是要看说的做的事情合不合道。“道”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近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在其《论道》一书中说:世界上每一文明区都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都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精神原动力。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李约瑟则曾说:中国人如果没有道,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对培护民族文化根基有着巨大贡献和影响。

一、 太上老子创建了一座“道”的丰碑

    关于“道”这个字,殷周之际的金文中已经出现,其本义指的是道路。故《说文》曰: “所行,道也。”“道”字从金文、《易经》的道路之“道”,向《尚书》《诗经》的规律、方法之“道”过渡,“道”的内涵由具体到一般,逐渐普遍化和抽象化,引申出法则、规律、方法等。

    从春秋时期开始,《左传》《国语》便开始把道分为“天道”和“人道”。所谓“天道”,是指日月的运行,阴阳的消息,四季的变化。这种内在于事物之中、主宰事物发展的必然的客观规律,就是不以人们主观愿望而改变的天道。所谓“人道”,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和原则,包括人的自然本性和道德伦理规范,以及社会群体的典章制度、组织、原则等。人道的各种原则,都是依据天道而制定的,奉礼尽义,就是符合天道。反之。背信弃义,违礼叛教,就是逆天而行。这样,人道与天道就互相贯通了,遵守人道也就是顺应天道。这既是对人伦之道的升格,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最原始的表述。

    但是,以上所说的“道”,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其所指都还是有限的事物,尚未将“道”提升为完全独立的哲学概念。是《道德经》第一次使“道”摆脱了一切形而下的感性色彩,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性的最高哲学概念,也就是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运行变化的根本。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从此,中国哲学便以道论为基石,进而发展出各种形态的理论体系。道,不仅成为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而且成为全体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称。从古至今,多少圣贤哲人都毕生竭力于求道,为的是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以说,太上老子创建了一座“道”的丰碑,中华的子孙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人类由大道而交通见解,探求和谐的智慧。

二、“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根本

    对于宇宙、人类及万物的源起,对天地万物运行生长的周而复始,对人类的生生不息与心灵智慧的成长,在这林林总总之中,总是让人觉得有一个无形无象的力量潜在其中,是一切的动力和源泉。历劫化生的太上老子说道德五千言,告诉世人这个无形无象力量就是“道”。 《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道无始无终,虚怀而旷无边际,润物而无声入微。她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太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道是虚无而没有形体的,但却不亏不盈,深奥莫测,体含万象,永无穷尽。她不露锋芒,超脱纠纷,含蓄着光辉,虽然是无形无象,但却又是真实存在。我不知道她是从哪里产生的,也不知道如何来称名于她,但知道她出现在上帝之先。《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宇宙起源于混沌之物,它是在天地产生以前就自我生成了。如果把人们能够感知到的有天体的宇宙叫做“有”,那么在“有”之前的五天体的宇宙就可以叫做“无”。太上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有,而有形有象的有生于看不见的无。说它为“无”是为了说明天地之前的状况;说它为 “有”,是为了揭示万物的根基。因此,可以说:无,是天地的原始;有,是万物的根本。所以经常从无形象处来认识道的微妙,经常从有形象处来认识万物的终极,这两者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以说是深远玄妙的,是天地万物、一切微妙产生的门户。太上老子用“众妙之门”来形容,可谓是非常贴切。万物依靠她生存,而她对万物从不干涉。《道德经》说:道生化了万物而不居于已有,滋养了而不傲慢白恃,哺育其成长而不主宰。这些都说明道是永恒的、普遍的、无私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内在根核。从而在最高理论高度建立了一个以“道”为根本的宇宙本体。

三、大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大道是崇高的,是生生不息的,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但道到底在哪里呢?太上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把“道”喻之为水,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当然也是无处不有,无微不入的。对于如何体认与感知大道,南华真人在《南华真经》中有二处非常有趣的论述:

    其一是《知北游》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道的渊博无穷和生长万物的伟业。孔子说:今天安闲,特来请问什么是最真的道。太上老子回答:你应当斋戒,疏理你的内心,洗涤你的精神,放弃你的成见。道,深奥而难以用言语来叙述啊 !只能给你说个大概。光明从幽暗中产生,不同品质与类别的事物从无形中产生,精神从大道中产生,形体从精气中产生,万物以不同的形体而出现。所以,凡是具备九窍的都是胎生,凡是具备八窍的都是卵生。而道的到来,没有踪迹;她的离去,也没有边际。没有门户和房室的拘限,能畅达四方,通于万物。如顺应此道,便四肢强壮,思虑通达,耳目聪明,心地虚静,用而不劳,因应事物,可圆可方。天没有她便不会高,地没有她便不会广,日月没有她便不能运行,万物没有她便不能昌盛,这不就是道么!况且,博通经典的人,不一定了解真理;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故圣人并不追求博辩。象这种增添了也看不出增添,减少了也看不出减少的东西,是圣人所宝贵的。她的广博象大海那样,它的高大无终无始,能使万物各自运动,自取其需,这是君子之道,是道在外的表现啊!万物都对她有资取,她却永不匮乏,这便是道吧!

    其二是《知北游》中的另一则故事。当东郭子问:所谓道,究竟在哪里?南华真人说:无处不存在。东郭子说:请指出具体的地方。南华真人说:在蝼蛄和蚂蚁之中。东郭子说:为什么处在这么低下的地方 ?南华真人说:在梯和稗等杂草丛生的地方。东郭子说:怎么更加低下了?南华真人说:在瓦和砖里面。东郭子说:为什么越来越低下了?南华真人接着回答说:在屎尿之中。东郭子再也无话可问了。南华真人进而开导东郭子说:先生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接触实质。希望你不要着眼于某一事物,其实万物皆不能离开道。南华真人曾概括说:“夫道,于大无终,于小无遗,万物皆备”。并说是“目击道存”。

四、“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太上老子所强名言说的“道”,她的本质属性是生成天地、万物和人类,即生化宇宙万物,无处没有,无处不在,内含在一切生命中。所以,道教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更是至善至真的,她成就了宇宙万物而任其自然。“道”生化宇宙万物的过程,太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混沌一气;一气分剖阴阳,为一生二;阴阳变化,而生天、地、人,为二生三;三才既具,万物资生,为三生万物。万物内涵阴阳,即负抱阴阳,阴阳在冲和之气中得到统一。在这里太上老子对宇宙的演化作了一个朴素而形象的描述。在整个宇宙生成链的各个层次上,道生混沌一气是种子,阴阳是流动的活力,大道则是贯穿始终、遍达万有的根本。人们亦把变化万物的无形力量称之神,所谓“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就是说神是创造万物大化流行的奥妙,道是神之本,神的奥妙莫测体现的就是道,道与神是合一的。所以《度人经》中说: “神无相状,以道为身”。

    这个遍达万有、贯穿始终的“道”,具体的人格神就是道教信仰的三清尊神,北京白云观三清阁有一幅对联说:无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混元一气为造化之根源。元始尊就是元气之祖,是万道之宗;灵宝尊变化天地阴阳,资养万物,为万化之宗,尊称灵宝;道德尊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九天生神章经》说:三号虽殊,本同一也。统而言之,道教信仰的众神明,如三清尊神、玉皇上帝、四圣五老、南极北斗等诸天尊都是“道”的体现;而历代奉道立教的宗祖仙真,则皆是行善积德、修真成道的楷模。也就是说,道与德是道教所尊奉的神仙真人的内在根据。生于太无之先的老子,就是播洒大道德的道祖。

    神与人之间,也都根源于一个道。祖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说:“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从这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个体生命的“小我”之所以生成,首先是根源于“神成”,这个神,既是精神的神,也是神灵的神。所谓“神成”,也就是万物大化流行之神所凝结的生成个体“小我”的种子。它既是道,也是一,这个神与道或者一,既弥漫在万物大化流行之中,而为气,也凝聚而为至尊神太上老君。从义理上说,凝聚为至尊神太上老君与凝聚为小我,都是“神成”,二者在义理上是一贯的,是同一个道,亦即神。也就说,我们的生命源于“神成”,根本于道。

五、“道”就在我们的生命中

    人的生命,是天地间元气的聚合。气的聚合以成就我们的生命则是源于神成,根本于道,道与生命是连为一体的,道与人更是密不可分的。《道德经》中讲清静、柔弱、无为、寡欲、不争;讲人与自然、人与天道的关系;讲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等等,既是在揭示“道”所涵蕴的至善至真、生生不息的奧妙,也是在探究人生的奥妙,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学问。生命源于道又复归于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一切都是在围绕着生命而展开。所以,祖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就强调说:道者,生之别体也。因此,道教树立起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理想追求,确立了生与道相守,道与生相保,生道合一的修行宗旨。

    因为万物皆根本于道,所以,道教重视和关爱。宇宙间的一切生命,道经上说是“道慈众生,如母爱子”,也就是说道慈爱一切。作为禀赋了道之灵气而生的人,是万有之中最珍贵的,具有辅助万物成长,维护自然本性,参赞造化的能力,也是最容易修行成道的。因为,道就在我们身中,对此《西升经》中曾精辟指出: “道在人中,人在道中”。道与人的关系就犹如水与鱼的关系,修之则有应,弃之则“道去人亡,水干鱼终”。《云笈七签·道性论》进一步还说:人能思道,道亦思人。道不负人,人负于道。

    “真道在身,莫能睹见。舍身求道,不知道在身中尔”。这是一位修真得道前贤留给后人的一句看似平淡,实为指点迷津的话。人生在世,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有茫茫然失去了自我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人们往往都会找不到自我,被物欲与名利所迷惑,为了一己之私欲,败坏身中的道,也就是败坏了自己的生命,同时危害了他人、危害了家国和人类的和谐,最终身败名裂。用现在的话说是物欲横流,利欲熏熏;致使道德败坏,人心不古。这在道教看来,就是心被欲所牵扰。道经中说:欲者,凶害之根。所以,保持道者,就要修道,要按照太上老子强调的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行事,关键在于坚持省心、修心、洗心、炼心,应物而不为物所累,假名而不为名所惑,趋利而不唯利是图。太上老君在《内观经》中告诉我们:道以心得,心以道明。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心去明道,用心去悟道,即心即道,道不离心。

六、阐扬大道精神,利益家国世人

    大道的伟大而神圣,大道生生不息,大道对生命的意义,大道对人生的启示,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用心去参悟,努力来阐扬。我们学习《道德经》,探索太上老子的道德思想精髓,也就是发扬太上老子的思想智慧和“道”的精神。太上之道不但是造物主,至高神圣,至善至真,而且就内在于我们的生命中,修行“道”不仅有益人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健康我们的生命。道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她无私无欲,上善若水;她虚怀若谷,有江海一样的胸怀,包容一切;她以道德为本,用高尚的品德成就和养育万物。她以自然为法则,万物因此而生生不息。在今天,我们就是要进一步阐扬大道道德为本、有容乃大、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精神,利益世人,利益国家,利益心身。为此,我们应:

    (一)阐扬道祖老子“道德为宗”的主体精神。道所以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其一,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其二,道是神明之本,由元之气化为三清,聚形为太上老君;其三,道有最伟大的德行,无为不争;其四,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长存于天地之间。其五,道蕴藏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即所谓道在身中,修之则应。因此道教尊道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而能与道相称就是德,《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以德来滋润万物,育养万物,呵护万物,使万物成长,使万物成熟。我们要体认道、接近道,就要从感受有形的“德”开始,只有尊道而贵德,才能使自己身中道得到保存、得到成长,最终成就于道,也就是成就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贯穿在我们生命中的,与我们的生命合一的就是道与德。道与德在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中是何等的重要!因为她就是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太上老子则说:道生德畜。孔、老两位伟大的圣人对道与德的含义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以道与德为最高追求的却是一致的,儒家的道德追求着重是仁义之学,是人伦之礼,是社会秩序,是要尽人伦之善、人性之善。道家道教的道德追求的是宇宙间大善与至真。是生生不已的动力,是天地万物的自然秩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中,二者之间又是互动的,对人生来说,就是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品质和追求,不断提高个体生命的人生境界。即要合群,又要合自然。这个道与德既有普遍的价值,又根本于我们的生命。

    (二)阐扬道祖老子“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道虚怀若谷,象江海一样不拒细流,胸怀万有,《道德经》说是有容乃大。南华真人则说是:广广乎其无不容。“道”最大的特性就是以“虚无为体”。虚怀若谷既是一种胸襟,也潜藏着无限的生机,因为只有“虚”才能容,虚中才能包藏动与静两种力量,动与静的相互作用和变化,从而产生活力。产生新的生机,就像车轱辘一样,因为虚空才能灵活转动。所以,《道德经》中说要“致虚极”。 《南华经》则说“唯道集虚”,道以虚为体,从而才能涵养万物。体现了道教以“虚”为体和以“慈爱”为基本的开放、包容、同情、宽容的精神,展示了道教教人要虚心以致社会祥和,虚怀以致雅量含和的人文情怀。

    大道的包容精神,“虚怀若谷”的胸襟,曾被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称为“道教之真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既能坚持本来民族之地位,又能以开放的胸怀兼容吸收不同的思想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华夏民族不断得到发展,民族的向心力也因此不断得到增强。道教的这样一个文化品质可谓是当今多元文化交流的典范,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方法。

    (三)阐扬道祖老子“上善若水”的利济精神。太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至善的水无形无声,水的品质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功,自安卑下之处。所以,居安、心灵、言谈、理政、处事、行动等等都要像水一样。这就近于“道”。孔子曾说: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行必循理;浩大无尽,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方或长,行必循理;浩大无尽,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安放没有高低不平,量见多少,不用削刮;无孔不入,取出取人,洗涤洁净。所以智者乐水。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对老子“上善若水”精神的具体表述。

    水体现着纯洁、善良、美好、多情、高雅,也体现着脱俗、力量、勇敢,坚韧、豪迈、清廉和修养。阐扬太上老子“上善若水”的精神,就是要学习和弘扬水滋润利济一切的济世精神;弘扬水默默无私的、利他的奉献精神;继承水淡泊清雅纯洁的品质;牢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启示:水最终汇聚成汪洋大海,容纳百川,永葆纯洁,包容万有。道经中说:善人如水,利济一切。

    (四)阐扬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的和谐精神。《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直观地说就是“法自然,宗无为”。王弼曾经说:“道不违自然,方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太上老子曾强调说:大德之人的行为,都是遵循大道的自然规律。道法自然的思想突出强调了法则、有序、统一,太上老子告诉人们要用有序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对待事物。认为,人虽然是宇宙间最重要的,但应警惕不要妄行非为,以唤起人们热爱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美好情操。在道教看来,尊重生命,善待万物,人与自然,物物相连,天人相通,浑然一体,和谐均衡,万物只有相连而存在,人类只有与社会的自然的整体和谐,始终保持良性循环,才能生生不息。

    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和我们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两个问题是不能分开的。人在其中是最关键的因素,人应禀承大道和谐统一的精神,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行为宗旨,以维护大自然的整体和谐,维护人类的社会的整体和谐,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道是伟大和神圣的,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道也是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的,以大道为传统的道教,传扬着大道的精神,根植于悠久的华夏文化沃土,在太上老子之道日益为世人重视的今天,我们奉道信道、悟道行道、尊道宏道,牢记太上老子在《内观经》中所教导的: “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守道勿失,继承弘扬,利益世人。祈愿道普德溢,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作者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原载《三秦道教》 2004年第4期)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