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保定道教
 

青虚山道教文化


    青虚山在古唐八景中称为“清虚耸翠”。《唐县志》载:“取四时之气清而煦,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名。”因东晋高道葛洪曾于此隐居修道又称“葛洪山”,简称“葛山”,为华北地区著名道教圣地,全真教发祥地之一。

青虚闻名    源自葛洪

    青虚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大茂山)左臂。唐河从东、北两侧环山而过。古长城在其北麓雄峙,沿线的倒马关、插箭岭、紫荆关,自古成为同塞外交通的咽喉。山前面对华北大平原,形势十分险要。此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葛洪及夫人鲍姑在这里采药行医,炼丹治病,人们为纪念他们,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葛洪山”和山脚下的“葛洪村”。地方志及山上的碑文多处记载着他们夫妻的行踪和业绩,山上山下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们美好故事和传说。

    葛洪①,字稚川,丹阳句容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出身江南士族家庭。曾于广州随南海太守鲍靓②学医学道,并与其女结为夫妻,在广州越岗院(今三元宫)悬壶创办了古代医所。后曾到东晋都城作了几年京官,深得晋元帝赏识,受封关内侯,几年后毅然辞去高官,自请为勾漏令,因那里盛产丹砂,继续从事道家的炼丹生涯。葛洪作为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药物学家,历游名山大川,到古北岳恒山后,被青虚山的不凡景色所吸引,于是同夫人鲍姑隐于此山结庐炼丹。他跨虎提篮,为民疗疾。唐县周围道教信徒供奉葛洪真人画像者为数不少,他身跨猛虎,左手提篮,右手捏着丹丸。

    青虚山分上清虚、下清虚,葛洪大殿(玉皇阁)、洗心双泉、炼丹古井、炼丹灶、药碾、爆艾台、清虚宫(打坐练功洞穴)、留云院(祖师殿)等与葛洪真人有密切关系,现保存完整无缺。据尚存清同治十年《重修葛公殿碑记》云:“唐邑青虚山有留云院者,乃真人得道处也。真人姓葛名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丹阳句容人,乃大罗上仙玄之孙,幼而慕道,壮而出仕,老而归真,凡寰宇名山,其栖隐者二十有四所,妻鲍姑乃太守靓之女,因朝廷召修史不应,奏求勾漏令,致仕后遂隐于麇感虚,合家共升仙焉……。”青虚山自葛洪真人隐居得道后,遂名气大增,文人骚客、达官显贵、道释儒墨云涌而至,形成了以道教为主流的青虚山文化。

道脉传承    宗法龙门

    青虚山道教历代持续发展,经过唐、宋、金、元时期,内战连续百年,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曾是多年战乱的地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口锐减。道教全真派宗师丘处机③(长春真人)朝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劝其少杀生灵,有功于世,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尊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事,凡加入全真教者皆免死免赋。青虚山作为道教圣地,也是从那个时候兴旺起来的。现存于上清虚三清殿前的高鸣④撰《重显子返真碑铭》中记载着丘处机大真人派弟子陈道益在青虚山传教的事迹。碑云:“重显子,单州琴台人。陈其姓,道益其名,重显子其号也!……金大定年间,全真教方行,子闻而悦之,……行化诸方。抵武川与圣人丘公长春遇,公告曰:天下名山洞府,非有道者孰能与世?传大恒之左麓,常为抱朴子栖隐,因名葛洪山,观木石□秀,泉□沃冽,四时之气,清而煦,或者其然呼?往哉,汝宜至……。夫全真之教兴,由正隆以来,仅百余载,……今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据史料记载,在丘处机“立观度人”宗旨下,金大定(1161~1189)间,陈道益由马钰之徒灵真子李大乘引度为道士。后又师丘处机,经丘处机指点住持葛公山,山居六年,修建庵观至百所,自居清虚宫。徒学愈众,所度弟子逾千人。其中以高志筌、史志筌、赵志完等为著名。天兴元年(1232年)卒,年八十一,赐号洞虚真人。从此以后,青虚山道教达到鼎盛时期,明清以来,该山后暖谷王石渠(士衢)道人道术高超,康熙59年(1720年)入大内礼遇甚隆,封“清虚真人”,并敕建重修洞真观(无梁殿),亦称斗姆阁。此阁供奉先天道姆,六十花甲之神,完全是砖石镶嵌垒砌,上圆下方,无一木料,共用九九八十一块格框拼成莲花状,充分突出了道家九九归真思想。康熙大帝赐斗姆阁楹联一幅:“眉横无念乾坤外,鼻竖有形始复中”。斗姆阁位于青虚山后暖谷半山腰处,旁有小石屋和茂盛杏林,山洪不能侵害,盛传有“避水神珠”。小石屋内有嘉庆二年(1797年)御制碑一通,书有“葛洪修炼于此……”。阁前现存有一通《重修洞真观碑记》的汉白玉石碑,完好无缺,载云:“峰山叠翠,巍岭峥嵘……,王君讳石渠,保阳人,召见受封等等……”。此碑立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为洞真观知观张来祯道人重修道观时立,张系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三代法嗣。值得一提的是垂露岩滴水堂道院二老道,系师与徒,自称出自龙门派,辟谷四百余年,自顺治年间(1643~1661年),不知所终。

    自从洞虚真人陈道益开辟全真龙门派道场到解放前期,龙门派在青虚山传续十九代。解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刘至祥(龙门派21代弟子)、史理广(龙门派22代弟子)、冯理江(龙门派22代弟子)、张宗洁(女、龙门派23代弟子)、赵崇善(龙门派26代弟子)、宁高鹤(龙门派27代弟子)、张嗣仙和张嗣坚(龙门派28代弟子)、喻世永(龙门派32代弟子)、史景龙、杨景平和赵景清(女、龙门派33代弟子)等众多道教龙门派弟子赴青虚山修道。

文物古迹    石刻摩崖 

    清康熙年间,陈效元撰《葛山便览记》载:“葛山挺秀者有三峰,东曰紫云,西曰白云,北有碧云。顶有北岳庙,中岩鸟道曲通小洞。葛仙翁炼丹于内,丹灶犹存,八卦纹痕显然毕露,重□处有偃月洞,偃月子升仙处。”其他古迹有:蹲虎石、耕云坞、凤凰石、香炉峰、冷空台、天风台、观亭寨、饮虎池、仙弈石、桃花洞、玉仙岩、仙关石、半壁坞、道藏阁、老君炉、龙潭沟、一亩石、齐云岩、三妙峰、清峰岭、垂露岩、炼丹井、爆艾台、炼丹灶、清虚宫等。凤凰石两翼之冷空台、天风台石为元皇庆元年(1312年)长春宫讲经师王道享书镌。摩崖石刻有明弘治时知县如銮诗:“试向冷空台上望,任他人世自沉浮”。天柱峰黄野人石刻:“云来万岭动,云去天一色。长啸两三声,空山秋月白”。罗乔山高道罗道成游岳题诗:“白骡代步若奔云,闲人所至留诗迹。欲知名姓问源流,请看郴阳山下石”。盘古洞牛师傅题壁诗:“有动之动,出于无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过炼精成气,炼气成神,合道而已。知药而不知神,室则不可结胎,知神而不知火候,则不可成丹”。康熙、乾隆皇帝朝拜五台山,见青虚山景色迷人,亲题“紫云峰、凤凰石、滴水堂”三块御匾,镶嵌崖中。另外还有“登高望远、渐入佳境、福地洞天、世外桃源”等石刻和玉皇大帝、慈航道人和葛洪真人浮雕于崖上。

隐逸仙真    诗词吟赋

    在青虚山修道的隐逸仙真还有黄野人,葛洪弟子。随洪至罗浮山结庐于冲虚观,侧时有哑虎守之,洪既仙去,留丹于柱石间,野人自外至,得一粒服之,为地行仙。《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一百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

    张凌,不知何许人,有仙术。

    罗道成,高道,与乔同来隐于葛山,常骑白骡行于石壁上,其迹至今存焉。《古今诗话》载,庆历中有一闲人游岳,谒主簿郭及甫,既坐,视其刺乃罗道成也。询其乡里,言郴州人。及甫留饮,曰:“久思东州之游,前日游太山已遍到佳处,旦夕回南方山。”索纸笔为诗曰:“因思灵秀偶来游,碧玉寒堆万叠秋。直上太山高处望,根盘连接十余州。”后自和云:“水云踪迹自闲游,夏谷阴寒冷胜秋。猿鸟性情犹恋旧,翻身却去海边州。”及甫不胜叹羡。及去,令人送之,又得诗曰:“白骡代步若奔云,闲人所至留诗迹。欲知名姓问源流,请看郴阳山下石。”后问郴人,有成真君观,得道乘白骡行石壁上,其迹至今存焉。

    椒山翁,隐于青虚山中,每在古柏下扣石而歌。皆阴长生丹经言也,修炼于天风台,白日飞升。(雍正《唐县志》)

    老仙姑,宋时人,不知姓氏,隐于山中,尝与人道“贫道住此二百年矣!”言讫投崖飞去。后名其崖为舍身崖,名其村曰“老姑里”。

    牛师傅,不知名号里籍,自居洞中,每夜有虎卧洞口,潜修多年,与王婆婆同时尸解。

    王婆婆,不知何时人,在崖中焚修数十年,渐识字通文,洼中无水,距牛师傅洞中三里许汲水。一日牛问之,答曰:“别无水可汲?”牛曰:“坐处有水,何用远求?”王以为牛嘲戏,将汲桶掷碎哭骂而归。坐在庵中拍地而哭,手拍处突涌大泉,顷刻成溪。泉中剩莲一朵,婆端坐而逝。香气数十天不灭。(雍正《唐县志》)

    苑至果,满城西渝河人,蔡湛然弟子,系道益师侄。隐于葛洪山漆峪里修炼。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十八日飞升。(《满城县志》)

    滴水堂二老道,系师与徒,未传姓名里籍。日坐小石穴辟谷绝粒,深得胎息之旨。顺治时人。问其姓名不答。又问其年,答曰:“到此山时,闻说伽磷真和尚教皇上“演揲儿”法。再问,即闭目不作声,如熟睡状。后不知所终。(编者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有西番僧伽磷教元主“演揲儿”法,汉语“大喜乐”也,至顺治时400余年 )。

    豢虎道人,姓侯名常和字振山。正定人。居九峻观。精天正禹步诀,每日暮炊以饮至木槽中,击唤铁虎吃毕即叱而去。同乡人浴唐河,裂腹出肠肚洗之,众惊惧欲走复将肠肚入腹,按摩如故。顺治十年(1654年)邑令张修东岳庙,敦请下山住持。后入京师至坐化之。次日邑令洪琳见侯来谒,相见甚欢。嘱琳云:“贫道去朝神和仙,小徙万祈照拂饭茶”而别。庙中即报讣,亦尸解也。(雍正《唐县志》)

    鸡冠山道人,不传名姓,有仙术。造石碾于山下。村人王姓者至,道人言:“某日夜借牛拉碾,至山时过不用。”王诘之,曰:“夜来已碾置洞旁矣!”王急回视,牛伏地汗未息,道人化去。十余年有见者欲追之,倏忽不见,今石碾尚存。

    记载人物甚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历代名人咏青虚山诗词歌赋甚多,择几首如下:

明唐县知县孙希夔诗

一、

只云勾漏觅丹砂,谁识青虚境界赊

曾蹑白云深锁处, 始知人世有仙家。

二、

千峰翠色护烹砂,世上遥瞻万仞赊。

鸡犬犹闻丹井在,何人管理葛洪家。

三、

翠屏掩映碧炉砂,葛子仙踪一望赊。

沆瀣不随流水去,清日晖犹照万家。

四、

千寻丹壁裹丹砂,翠嶂欲流一望赊。

直到不暇应接处,骚人争说欲为家。

元刘因《复游葛洪山》

昔日曾到葛洪游,回首西风二十秋。

今日唐川再经过,野心又被白云留。

明曾棨《游葛洪山》

片石空余断鲜青,何年飞珮入苍冥。

岩前花发春长在,涧底泉流洞不扃。

宝鼎红光藏秘药,玉林龙气护仙经。

悬知此地修真者,时扫寒云夜礼星。

明孙慎《游葛洪山》

桃源之北北山阳,山崖万岫争回翔。

主峰亭亭秀色迥,芙蓉削出凌苍苍。

玉台高出青山麓,层空轺袅盘宫墙。

松风涧水哀众壑,眼阔八极空茫茫。

登高壮观夙惬仰,振衣冈头何昂藏。

笼中日月东西出,手攀若木窥扶桑。

冥冥星君朝北斗,金节羽衣高原张。

倏忽影落烟雾散,虚寂无人罗帝旁。

独传晋代葛仙翁,玉京一往岁月长。

偃月犹存捣药洞,烧丹灰冷留余香。

丹井尚为人爱惜,再三抚迹增凄凉。

昔探遗书读隐文,秘诀无留徒彷徨。

后来谁依茅草屋,鲁子新到绍仙芳。

愿期五岳结心友,早骑白鹿常徜徉。

欣逢盛世    重振青虚

    1993年,经保定地区行政公署批准,青虚山作为保定地区第三处道教活动场所正式开放。应行署宗教局、中共河北省唐县县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白云观监院黄信阳道长率白云观道教音乐团为青虚山道观举行神像开光暨场所开放礼仪,古老的道教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的青虚山庙会如期举行(每年的三、六、九月十五日、其中三月十五庙会最大)。1999年5月2日,满城籍史理广、冯理江装修葛洪大殿并常住。2001年9月12日成立了唐县道教协会,会址设在青虚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保定市民宗局副局长马文福、河北省道教协会、唐县县领导等出席成立大会,赵崇善任会长、史理广任常务副会长、冯理江、陈禧源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县道教协会正在筹措资金,抓紧落实青虚山道教产权,恢复道教历史名观,组织编写《青虚山道教文史资料》,弘扬道教优良传统,为神圣的道教事业努力奋斗!爰用古诗以赞之:

华北胜境青虚山,道教古老有根源。

葛洪道益清虚子,皆由此处升云天

云阳道人史理广 

2001年11月11日作于青虚山

作者近照


    葛洪(约公元283~363年),江苏丹阳人,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为邵陵太守。他为人性纯口讷,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说:“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在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他13岁时,父死,家道中落。葛洪以一个飘零没落的士族子弟,面对当时内外矛盾交织、社会动荡的时代,精神上消极悲观,于是寻求神仙道教以自慰,幻想有个清净恬愉的神仙世界。东晋朝廷闻他有史才,就选他为散骑常侍,他固辞不就,却去向郑隐学炼丹。他30多岁就选宁海为主修炼地,写成《抱朴子》名著;他以岳父鲍玄为师,学医著述,采药济世,名列中国十大医王之一;他精研炼丹之术,留下了科学的炼丹配方,是世界公认的化学鼻祖;他毕生深究人类养生学,既继承左慈、葛玄、郑隐的真传,又会数百流俗道士,探索养生学问和养生胜地,奠定了神仙学说,是祖国影响最大的道教文化巨匠。他听说交趾出丹砂,就携子侄同往,到广州被刺史邓岳所留,于是在罗浮山炼丹,同时著述,后隐于山中。  

  葛洪著作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抱朴子》。他在这部书中,竭力攻击民间的原始道教,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容,以儒术应世为外养的政治主张,将道教的神仙信仰和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葛洪《抱朴子》中有一篇《论仙篇》,集中讲了他神仙可学的思想。葛洪认为成仙要靠内修和外养两个方面的功夫。内修是内保精气,一是引气,即关于体内元气新陈代谢的理论,类似于后世的气功。一是房中术,主要是节制性欲。这些内修之功除去其宗教迷信内容,就是气功、按摩等方术,这对后世体育、卫生学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死。这种做法虽然荒谬可笑,可是他在长期炼丹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化学知识,因此炼丹术就成为原始的化学。

  炼丹最早的材料是丹砂,即红色硫化汞。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还成丹砂。”这个过程就是:丹砂经煅烧加热,硫被氧化而成二氧化硫,分离出水银。再使水银与硫磺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它升华,又恢复红色硫化汞,这就是“还丹”。这种人造硫化汞可能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合成制成的产品之一。

   葛洪能关心民间疾苦。他把自己搜索的古代名医名方,参以自己的经验,精选编辑成《肘后卒救方》。书名中的“肘”即胳膊,取此名意即经常挂在胳膊上,以备应急之用,是居家或外出都必须随手携带的医书,类似袖珍手册。他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书中的选方一般是草石之药,价廉效显,也是为百姓着想。他很重视传染病的研究。在《肘后方》中,他把天花叫“天引斑疮”,书中记载了症状、病因、病期历程,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次详述天花的文献。

    鲍靓 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③丘处机(1148~1227)金代登州栖霞(山东)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号长春子,后赠号长春真人。年十九出家宁海昆仑山(今牟平东面)。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瑞、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召丘处机至燕京(今北京),问以至道,并主持万春节醮事,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由,下诏禁罢全真等教,丘处机即归山东栖霞。泰和七年(1207),章宗元妃赠给《大金玄都宝藏》一部。八年(1208)章宗赐所居观额曰「太虚」、「泰和」。贞佑二年(1214)请命招安山东义军杨安儿,深受朝廷器重。兴定三年(1219)居莱州(今山东掖县)昊天观南宋及金朝先后遣使刘仲录往迎。

    丘处机于元兴定四年(1220)偕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行程万里,历时二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见成吉思汗(元太祖),并劝元太祖戒杀。太祖赐号「神仙」、「太宗师」,弟子李志常作《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经历颇长。

    丘处机秉承全真遗教,主张三教平等相通互融,主张修道教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主张清心寡欲即为成仙之本根。著述有《大丹直指》书中述九种炼丹方法,主张人体中先后天气可以相交作用结成大丹的原理,着有《鸣道集》、《摄生消息论》、《磻溪集》等书。

    元太祖十九年(1224)返归燕京,元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于是道侣云集。玄教日兴,遂在南京设立八教会并宫观设坛作醮,从而大昌全真教。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赐丘处机金虎牌主领道教,七月卒于北京白云观。

    高鸣(1208~1274年)字雄飞,太原人一作岢岚。金末名士。天兴二年四月,元好问荐诸名士於耶律楚材,鸣即其一。蒙古宪宗三年,应旭烈兀召,为陈西征二十馀策,荐授彰德路总管。忽必烈即位,授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元至元五年,官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时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多其所荐。七年,议正三省,谏以为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九年,迁吏部尚书。至元十一年卒,年六十六。谥文献。尝著《河东集》,已佚。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