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保定道教
 

阜平道教简况


【作者:史理广/来源:保定道教网】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腹地冀晋交界处太行山东麓。北纬38°9’-39°7’,东经113°45’-114°31’之间。海拔200-2286.2米之间,全县东西长74.8公里,南北宽49.6公里,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东与曲阳、唐县交界,东北与涞源为邻,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相接,西北与山西省繁峙县接壤,南与行唐县、灵寿县毗连,北与山西省灵邱县交接;东北距保定113公里,距北京245公里,东南距省会石家庄96公里,西距五台山80公里。 

    阜平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河北现名考源》记载,“阜”为“盛”,县名寓“兴盛平安”之意。早在夏商时代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宋咸平二年(999年)从曲阳、行唐划出部分置北砦。金明昌四年(1193年)改北砦为阜平。明清时期阜平为“畿西屏障”,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阜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对阜平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优秀历史人物,为阜平的昌盛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业绩必将受到阜平人民世世代代的怀念和传颂。

  阜平是一块孕育革命的红色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有一批先进人物在此传播革命火种,建立了中共阜平县小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挺进阜平,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这一时期的阜平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阜平工作和战斗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中,阜平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阜平的历史是一部阜平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是一部阜平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历史。阜平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阜平县文物古迹景观有明朝万历年间“古长城”和相传康熙帝御马刨出的“马刨泉”和康熙御寝之所“龙宿庵”;有总长万米的活岩溶地形“金龙洞”,俗称总真观;有能滋润肌肤、医治百病的温泉四处;有集林、石、泉、寺于一体的石窟—石佛堂风景区。尤其是新近开发的朱家营天桥瀑布风景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最高为112.5米,九道瀑布连成极为壮观的瀑布群,呈阶梯状,飞流直下,各具特色,堪称华北一绝,天生桥宽17米,高13米、长37米,为全国罕见;还有慰籍先烈不朽英灵的“烈士陵园”、“千人墓”,铭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的城南庄毛泽东故居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阜平县道教历史闻名久远。境内道教圣地有神仙山(古北岳恒山)建筑群、金代金龙洞总真观、店房村水帘洞、苍山石佛堂、洞虚观等。

    古北岳恒山又名常山,别名大茂山(韩琦《北岳庙碑》)。其峰为神山尖,海拔高1869.8米。《水经注》称恒山为玄岳,又称镇岳。汉书·郊祠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为避汉文帝讳,把恒山改名常山,自虞舜帝以下,帝王祀北岳均在曲阳(金代以前今阜平北部及大茂山为曲阳县地)。《方岳纪要》谓,北亘云蔚,南连正定,为河东(山西)、河北之捍蔽。《太平御览·北都赋》云,茂山,恒岳之别名。《畿辅通志》载,山势()(),登其巅,俯视河北、云中,诸山罗列儿孙。山阴冰雪,盛夏不消。黄帝向道太乙于大茂山即此。《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向太乙求教本草。太史公曰:“北岳之也”(《广舆记》)。北岳恒山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云太行恒山。《尔雅·释山》称恒山为北岳。

    古北岳恒山又称神仙山,山上林草青翠,树木繁茂,春夏秋繁花不断,山峰秀雅奇险,峰顶一座三霄圣母殿,气势雄宏壮美,其中风动石、石磨菇、双面观音、秀才观榜、山中之山等为国内珍贵景观。古北岳恒山顶现有北岳庙、玉皇庙、三宵圣母庙、药王庙、眼光庙、关帝庙等10余座,唐县和涞源分别在古恒山东侧、北侧建有北岳行宫。阜平县祭北岳为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十五日。该山神仙众多,各保一方,四方善男信女云集,上山进香者1.5万人。平日亦香火不断,求风调雨顺,无谷丰登,人畜两旺。笔者曾于2001年筹备唐县道教协会时,同陈禧源、史景龙道友等一起登上了向往以久的古北岳恒山 ,松涛阵阵,泉水叮咚,曲径通幽,景观星罗,庙观棋布,仙山胜境,福地洞天。顶巅上的三霄殿正在沥粉彩绘,三霄娘娘圣妆整齐,瑞相端庄,令人肃然起敬。画师是阜平县王林口村一位年轻人,名叫赵国金。自幼素爱丹青,尤精于道释神仙像。临下山的时候,他送给我一根雕刻好了的拐杖,至今记忆犹新。

    东晋名道士葛洪《枕中记》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北岳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得一庵在虎风口上。道教《福地记》载,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东有果老岭(张果老修道处),观北峰之顶,有琴棋台,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又东北有白云堂。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行数里有翠云亭,上亭坡名望仙岭,东半崖有集仙洞,西面有德真洞、还元洞、白龙洞等,西北有金龙洞(龙王庙,称总真观),洞外有寺。《枕中记》所记北岳观,郦道元《水经注》称恒山下庙,此处旧有下阶神殿,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晋、魏改有东西二庙(东庙即今曲阳城之北岳庙,西庙即阜平台峪之北岳观),庙前碑阙、坛场相列。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恒山下庙碑刻有常山相冯巡之讳名。《畿辅通志·金石》称古恒山北岳观为西汉所建。

    山脚下有天然石洞---金龙洞,洞体高大宏伟,内有几十个自然景点,其中溶蚀景观彩霞飞扬,锦披玉带,形象逼真的石盾、神龙飞天及飞来石为我国珍奇景点。最难得的是洞中有河,水中倒影成画,水质清澈透底,5米溶潭,竞彩石粒粒可数,水量大可行船。洞外有温泉与之相邻,水温在70度左右,可作温泉浴,对人体有滋润皮肤、减少皮肤病及驻容养颜有一定功效。金龙洞口的圣母五龙庙,一进两殿,依山傍水。旧县志和庙中13块残碑载,该洞旧称总真观。碑载,传汉末于吉得神符与此,宋守臣薛安抚三诣洞祈雨,敕封利泽侯,复加爵明惠公。旧县志载总真观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年)。

    五岳是中国帝王和道教崇奉的五大名山之总称。古北岳是中国道教的圣地。《道教神仙》载,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时年18岁。遇王君拜为师,授“至真上道”,行“服饵调神”之法,边修道边采药,为民治病。曾访名山洞府,川于龟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铛”之道,“太极虚真”之经,遂归恒山北谷。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时年49岁。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后,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为茅山派祖师爷。

    《中国道教》卷四载,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之地。《云笈七签·三十六洞天》称恒山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曰总玄洞天,在河北曲阳。高道司马承祯《上清天宫府图经·三十六小洞天》谓“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桓州常山曲阳县,(西汉)真人郑子真治之。”《畿辅通志》载,北魏北天师道祖师寇谦之的弟子李皎,至恒山修道,年90颜如少童。

                                        (古北岳恒山顶) 

   《旧唐书》载,张果(八仙之一张果老)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桓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桓州刺史韦济以状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赉玺书以邀迎之,果随峤至东都(洛阳)。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乃入恒山。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陈真人,字道益,住持葛公山清虚观。大定九年(1169年)于恒山建渊静观。建于金元碑刻者,有恒山各宫观提点道士多人。如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提点的杜志寥,于宪宗二年(1252年)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建真君观。元英宗(1321----1323年)、泰定帝(1324----1328年)间,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任北岳庙住持、提点。

    近期,阜平县档案局查阅《史记》、《水经注》等20余部历史资料,并先后派出人员实地考察了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道教圣地,走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征集历史资料3万余字,证实了位于阜平、涞源、唐县交界处的大茂山即为历史上的北岳恒山,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县城东南22公里处的店房村水帘洞自然村,有座山名叫云蒙山。东南西北向的一条山谷中,北侧山崖上有一石窟,窟内有4个石洞,洞外有飞瀑泄下,恰如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说的“水帘洞”。水帘洞座东朝西,悬崖峭壁上有一石门,石门西侧巨石下有一石窟,石窟连接3个石洞,其中一个大石洞长11米,宽4米,高3米,向阳处盘有土炕,洞内可居住数十人。一石窟内有宋、元、明、清壁画,大小泥塑11尊。一石窟内有清泉涌流而出,清甜可口,是阜平、行唐、曲阳三县大旱年求雨的圣水。石窟周围长满鲜花芳草,崖上崖下松苍柏翠,幽深雅致,一派道风仙气。石窟正面的巨石上刻有“水帘仙洞”四个大字,古朴雄健,气度非凡。下附小字注明,此大字为派阳(古曲阳)书法家孙元升题写。水帘洞村与东侧东城铺等村是全国大枣之乡--阜平县大枣的发祥地之一,阜平大枣的故事长传不衰。

    石佛堂位于阜平县城南10公里的苍山村西侧,8处石窟建在崖壁上,总称为“石佛堂”。石佛堂为唐代所建,现存窟中石刻及泥塑均是明朝遗物。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陆续凿建至嘉靖三十年(1551年),历代都有维修。8个石窟虽然大小不一,但结构大致相同,从南到北依次为“千佛堂”、“石佛堂”、“观音堂”、“十二菩提堂”、“三教堂”、“五龙圣母堂”、“全神堂”、“罗汉堂”等。窟内有浮雕、石像、壁画、泥塑及碑刻等。壁画内容以神仙佛教为主,石刻以浮雕造像为主,精工制造,人物栩栩如生。窟内和崖壁坡上有石碑2块,明代清代各一块,立于第5窟之内和第3窟门外。西侧第4窟前建有石塔一座,塔身4层,通高4米,中层为圆柱形,中间设一佛龛,里面供奉泥塑一尊。石佛堂崖畔南侧,有一道石趴小梯,胆壮者可由此爬上峰巅。立足山巅,四处山野尽收眼底。自峰巅北挪数步,有一道宽约一丈,深约5丈的大石漕,不论气候多旱,漕底清泉总是汩汩不断,人称“圣水漕”。大旱之年常有人在此取“圣水”求雨。刻浮雕造形保存最完整的数“三佛堂”窟,雕刻佛、菩萨、弟子像24尊,人物造像古朴自然,线条稚拙粗狂,兽造形更为简括随意,近乎原始情调。“三教堂”保存基本完好,内供慈善的佛祖、清瞿的老子、伟岸的孔子,形趣神佳。窟内和崖壁坡上有石碑两块,明清各一,立于第五窟之内和第三窟门外。西侧第四窟“天尊堂”前建有一塔,塔身四层,通高4米,中层为园柱形,中间设一佛龛,内供奉泥塑一尊,此塔外形庄重秀丽,形似酒坛,比例适中。佛堂后面最高处有空地一块,约三百平方米,此处原有“红叶寺”一座,有房数间,历经沧桑已不复存,现今已恢复重修。

    道光六年(1826年)道人丁合成、张合德主持对该佛堂重修之后,窟内增添了道教课业,成为道教场所。据《阜平县志》载,道士丁合成、张合德在此居住,力耕而食,丝毫不求取于他人,丁合成赤足卧雪,猛虎为其护法。颜如少童。常年一衲衣。道士预先凿一圆形石洞,内放巨罂一个,洞门设有机关,进则不可复出,百余年后,丁道士坐化,其徒将他安放在石洞巨罂之内,洞檐又以短厦护之,世世有徒祠守。据道教《混元丘祖龙门百代派》载,丁合成、张合德为道教龙门派第十六代弟子。

    石佛堂的自然景观颇多,有“一线天”、“悬空树”、“登天梯”、“飞来石”、“风动石”、“八戒探海”等。飞来石有20多吨重,卡在几十米高的一线天的半腰,摇摇欲坠,异常惊险,并且在飞来石的裂缝中奇迹般地长出枝叶茂盛的柞树,使人无不称奇。一线天中的天泉水,终年不断,汩汩的流水声给这座伟奇的古寺注入了无限生机。整座石佛堂景区处在500亩原始次森林中,林木杂草茂盛,春夏秋三季繁花不断,五彩缤纷,把这一道教圣地映衬成一个奇特的世界,使游人留连忘返。

    洞虚观原在县城东的山冈上,历代维修,香火旺盛,为三进院的建筑格局,前为真武殿、中为玉皇殿、后为三清殿。配殿有财神殿、药王殿、火神殿、娘娘殿,钟鼓楼、三门牌楼等,道侣众多。民国时荒废,现存残址。近几年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经政府批准,古北岳恒山和洞虚观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并择址恢复洞虚观。河北省道教协会理事、保定市道教协会第一副秘书长史理广被聘为洞虚观住持。

www.huangtuzhai.com     www.bddaojiao.com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