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道教养生
 

道教修真图



    《修真图》是道教信仰者修炼养生的指南,然而,众多的修炼者,是否都读懂和解悟了《修真图》的奥旨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听到一些修炼者谈起修炼事,发现有些人并未认真读过《修真图》,往往是道听途说,便盲目进行修炼,有的人还自言“深有体会”,甚至自称体内已修炼出了“婴儿”。也有的人,经“气功师”稍加指点,修炼不过数月,便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辟谷”。我们对这种自欺欺人之举深感忧虑。常听人言:“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不可不慎也。
笔者悟道肤浅,对《修真图》也是一知半解,愿将一己所学的点滴体会,与同道者共同参悟。在此申明一点,这仅仅是一点体会,修炼者万勿“以此为据”,以免贻患世人,是为至嘱。

    一、《修真图》的基本理论:三才定位,天人合一。 
 
    太上老君在《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二生万物”或“四生万物”呢?我们认为,这里蕴涵着极其深奥的哲理。按《说文解字》解释,“一”是“大”的意思:“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二”是“高”的意思,指事:“天地为形,天在上,地在下。”那么,“三”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多”的意思,故生“万物”。万物者,泛指自然界一切生命形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称“天地人和”,“三才定位”。应该指出的是,人也是宇宙间亿万生命形式中的一种,为何独能列入“三才”之位呢?毋容置疑,人是具有高等智慧的生命,惟有人能体悟大道,创造世界。无论是道学还是儒学以及佛学,说到底,是人学。正是从这种哲学原理出发,《修真图》把人勾画成一个独立的宇宙。《图》中云:“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下丹田有九窍,以象地之九州。泥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脑有八片,以应八方。”那么,人体这个“天地”,又是如何划分的呢?《图》中说:人有“九真元命”,“不灭之道,存想泥丸”(体之外),实际上是“道生一”的思想,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关系。通俗地说,人的肤体(包括细胞)在哲学上都属于“有”的范畴,而与之相对应的“无”,则指人的元神、精神、思维、魂魄等等。只有精神与肉体的结合(人神合一)才是完整的“人”概念。  
  
    《修真图》认为:除了无极的天,人还有物质的“天”,指的就是头部,故头脑之中,有“天庭”、“九霄”、“紫微”、“太乙”等等。依据“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易经·系辞)的哲理,人体这个“天地”与自然界的天地一样,也有阴阳、四象、八卦。例如心部,为炁之所藏,属“离”卦,为火,应十二地支中的“申”(猴),称“朱陵火府”。心为肝之子,脾之母,舌为之宫厥(宫厥是指元神的居处)。从中可以看出,“炁”属火,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气”。人的精气藏于脐门之内,又称“下丹田”。而肾却是“精神漏泄之窍”。脐之下属“坤”卦,为阴{002small}、阴腧,至“生门”而出。 
 
    精、炁、神构成人的生命的基本原素,而人体的各个部分无不围绕精、炁、神的存在而存在。它们各司其职,互相作用(互为其“宫”),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肝为心母,为肾子,肝中有三魂”,“目为之宫”;“肺为脾子,为肾母,内藏七魄”,“胆为肝之腑,合与膀胱,亦主毛发”等等。《修真图》还认为,人体各“宫”均有神,且皆有姓字服色。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认为,神者,名也。名是人取的,本为“示别”,亦为修炼者有名可循,这才是真谛。如不加领悟,妄加迷信且疑神疑鬼,则与《图》的本义大相径庭。

    说到这里,是否人体与天地之间就没有内在的联系呢?也不是的。因为天地万物无不包含在“道”中,“道”也无不包含在万物之中。《淮南子·精神训》认为人体生理机构与性情都是与天地的形象与自然变化相契合的,或者说,本来就是“天”赐予的。“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鲜、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太平经》云:“相去远,应之近,天人一体,可不慎哉!”这些都说明,人与天地虽然各为一个体系,却是相通相应的。人不可能离开天地而存在,而天地四时又无时不在作用于人体。举例说吧,春华秋实,夏旺冬杀,人体于此四时也相应发生变化,修炼者如不明其理,按照一个模式炼下去,则有损而无益;子时为夜半,万物休眠,如彻夜狂欢,势必伤神;鸡鸣于卯,一日之复苏,亦催人之早起,嗜睡则有违大道。故《内经》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天地阴阳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生气通天论》)总之,从整体上看,《修真图》所贯穿的主要思想,是三才定位,天人合一,亦即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二、《修真图》修炼的内涵与途径:顺则成凡,逆则成圣。 
 
    顺与逆是对立的统一,都合于“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顺”的概念(主要指有形的运动)往往关注得多一些,也容易理解。而无形的逆转,则因其无声无息,不易察觉,往往不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天下雨,水低流,人所共见,但水变气逆而上扬,凝结成雨,则往往有许多人不知道。山峰突兀,树木森森,人皆叹其雄伟,而沧海桑田,地质变迁,又往往被人忽视。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特意指出:“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反”(逆)这个概念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反向思维用之于人体的修炼,就成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其实和前文所述的“天人合一”、“人神合一”是同样的道理。应该指出的是:没有“顺”,便没有“逆”。以“顺”生人,以“逆”修炼是修身养性、祈求长生的惟一途径。《太上老君内观经》说: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锁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这里讲的是顺利生人的过程。人在不断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元神”也在不断地损耗,但悄悄地发生着作用。元神耗尽则乃至于寿终而死。《太平经》云:“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这就是说,一方面人要成长,“元神”不得不损;另一方面,保住元神,使其“纳”而不“吐”以延长生命,这就成了修炼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也就是《修真图》所揭示的最大奥秘。在这方面,道教的历代祖师们做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典。《修真图》则主要依据《黄庭经》的观点,集诸家之说,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人们。《图》中以极精辟的语言介绍了各器官的功能,讲的都是“顺”的关系,至“生门”而出“生人”“成凡”。又从“生门”而入,取“送仙生门”逆而上修。如阴腧之下为坤{kun},有一段注文说:“此田中炁,左青右黄,下黑上白,下丹田真虎坎{kan},婴儿处,扶桑宫;气海水晶宫。牝户中间一穴,实我真命蒂,在上一寸二分,实造化之所,天地之根。白头老子青玄之处,实我命造化山川也。真一处水中金,号‘金精’,实我先天之至精,又云虎向水中生。一阳复初,子时海底月,入门初生我根基。此数各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这段话实际上是揭示了“逆修成圣”的根基所在。

    如何“逆修”呢?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道教主要的养生方法有:筑基、导引、守一、胎息、周天、内视、存思、吐纳、服六气、按摩、咽液、房中宝精等等的“术”,而筑基则是至中至重。笔者一管之见,“筑基”必先“壮阳”,也就是说:首先要有强壮的身体。所忌者,有的人不夯厚根基,急于求成,片面地以“吐纳”之法而使精气上行,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自毁其形也。《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归纳其要旨,便是“逆修”。必须先行“顺畅”。意念中有“抱元守一”的思想,逐步地分阶修炼。也就是说,食不可贪,欲不可纵,劳不可疲,但绝不意味着“戒一切的欲”。

    “逆修”的主要途径,是保存精、炁、神,不过多地外泄,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色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尽数》)具备了一定的功底之后,自然而然地由下(下丹田)向上(泥丸)进阶。大概“三花聚顶”就是这个意思吧。 

    从《修真图》可以看出,《图》是静止的,其实包含了“动”。也就是说,思想是活跃的,靠的是个人领悟。一般地讲,修炼分动功和静功。动功壮体、静功修炼。从这点上来说,修炼者如不博览群书,仅仅按图索骥是远远不够的。

    《修真图》所揭示的修炼方法,还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法天道之变化,吸天地之精气”,以促进人体与“天”的合拍。《图》中每个关节都标有二十四节气,绝不是随意的杜撰,其中含有深奥的科学。笔者对此不甚了了,本着“知者为知之,不知者为不知”的原则,不敢妄言。

    三、《修真图》的最高境界:性命双修,返朴归真。 
 
    通读《修真图》全文,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是讲形体的修炼,故对人体各个器官的构成和功能说得比较明白。对“性”的修炼,《图》中仅仅作了“暗示”。其暗示的部位,在天庭之上,“高至太虚,仙玄上神天”。有“玄穹玉帝宫”,元命真人居之。也就是说,修炼的最高境界,应是“形”与“神”合,“神”与“道”合,这与历代祖师们的修真理论是相吻合的。

    性命二字,诸家解说不一。《说文解字》注:“性,人之易气性,善者也,从心”。又曰:“质朴之谓性。”王重阳说:“性者神也,命者气也。”可见,性与命本为一体,所谓的区分,只是概念上的区分而已,本体是不可分的。“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元李道纯《性命论》)也就是说,修炼即修道。道为本,德为用,“道德”二字也是同一本体的两个方面。故修道者必先“积德”。道教常说的“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相信“积德”与“长寿”、“成仙”有什么关系,以至于斥之为“无稽之谈”。当然,如只从表面上看,人的善行(如修桥铺路、扶弱助困、施舍救人等等),确实与长寿成仙搭不上关系。但从深层次分析,则博爱仁慈之心,必能净化人的心灵。心灵之善又必然宽宏大度,不以世事纷纭而动神,不以蝇头小事而乱情,故正气通元神,元神安则身体健,是为至理。“譬如水,平静而无争,永远自然地流淌,故能久远。外界的风雨,或可激起涟漪,或可掀起狂浪,但深沉的水(本质)仍然是自然地流淌,就像外界的灾难同样给“善人”造成伤害一样,但善人终究是“善有善报”。人之性若能如水,则“道法自然”,顺而无不畅,故心静而寿长——这与“成仙”者仍然相距遥远,但修真的目标总是越来越近。

    反过来说,人若有为恶之心(指一切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首先必损元神。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是指历史上的曹操),尝有害人之心,乃至疑神疑鬼,生怕别人以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所以他连睡觉时也是魂不守舍,“起而杀人”。最后,他得了“头痛”的怪疾而毙;又如贪窃之人,即便得逞也是终日惶惶,岂能长寿?《红楼梦》说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还有娇妻、子孙都忘不了,这么多的“忘不了”,别说成仙,恐怕长寿也难了。

    修真之人,正是从这些善恶之报,因果循环中悟出真谛,故而提出了“性命双修”之说。老子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唐司马承桢继承了老子这一思想,进而写出一《坐忘论》,提出:“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又说“断缘者,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最终达到“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的目标。元丘处机也说“吾宗三分命功,七分性学”,这些都说明,修真者必须性命双修,才能返朴归真,最终得道成仙也。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