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高道风范
 

刘金城:重游一亩泉龙母宫


记忆中,甘甜丰沛的一亩泉

       忘年之交的史理广道长,邀我一起到重修之后的一亩泉、龙母宫去看看,我异常欣喜,因为一亩泉曾经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满城八景”之一,我对一亩泉有着深深地爱恋。

       记忆中,我第一次到一亩泉、龙母宫游玩是在我刚读小学时的1946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年纪青青、朝气蓬勃的班主任庞云峰老师,高高兴兴笑逐颜开地带着我们一群从正月二十才刚刚入学只读了两个多月书的孩子,列队前往一亩泉。我们兴奋着,欢快着,沿着那条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行进。一路上,庞老师一会儿领着我们唱歌,一会儿又给我们讲有关一亩泉和龙母施雨解旱灾的故事……

       还没到一亩泉村,远远地就看到了两株高可摩天的白杨树,那巨大的树冠枝繁叶茂,浓密、墨绿,一只只灰鹭、白鹭不时在树冠间飞进飞出。庞老师说:“看到那两棵大杨树了吗?那就是一亩泉龙母宫了。”于是我们更加快了脚步。

       来到龙母宫,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前面的“一亩泉”。“一亩泉”,是一个有一两亩地的方形池塘,岸边垂柳依依,四周用青砖垒砌的“花墙”围绕着,防止人们靠近池塘失足落水。“泉”中的水清澈见底,不时可见有鱼儿在水中游弋。四周的土坡上,有无数处豆粒大小的“小泉”向方塘中流淌着亮晶晶的水流,“粗壮”的如箸、如蚓,细微的如线、如缕,一条条、一丝丝默默地浸润着,无声地为“一亩泉”做着贡献。我问庞老师:“这么小的水流,怎么叫‘一亩泉’呢?”庞老师说:“‘一亩泉’,并不是一亩地那么大的泉眼,要是那么大的泉眼,还不把满城县、保定府都得冲毁了吗?叫它‘一亩泉’,是说这个方塘的塘底、四周的坡岸,处处都往外出水,这一两亩整个儿的方塘,就是一个大泉,所以叫它‘一亩泉’。”听了庞老师的讲解,我还是朦朦胧胧,可又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们看到,在暖春艳阳的照耀下,一亩泉四周的坡岸上,有芦苇的嫩芽“苇锥锥”长出来了,有的同学想绕进花墙去拔那芦芽解馋,庞老师和蔼地制止说:“芦芽也是小生命,你把它拔了,它就死了,多可惜呀!”那同学便红着脸不再妄想了。

       正在这时,从龙母宫的山门里走出一位红光满面、头挽发髻、苍髯飘逸、身穿灰色道袍的道士,他手提着一只瓦罐,顺着泉水北岸的台阶,下到水边,用瓢一瓢一瓢地舀满了一罐泉水。当他返回岸上时,庞老师便走过去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道长您好!我是东马小学的教师,今天带孩子们到您这神仙之地随喜瞻仰,打扰您了。”那老道士笑吟吟地说:“欢迎,欢迎。”

       这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老师,我渴了。”那道长便笑着说:“渴了好说,我这里别的不敢说,清甜的泉水保你们尽情地享用。”于是他把瓦罐放在地上,把瓢放在罐中。庞老师说:“谁渴就来喝吧。”我们这群孩子便一个接一个地喝起一亩泉的甜水来。我本来不渴,见大家都在喝,我也就喝了几口。果然,这水真的甜甜的。

       那道长一边跟庞老师说着话,一边看我们喝水,当我们都不喝了,他又顺着台阶下到泉边,重新舀了一罐水,再提上岸来,向庞老师说:“请带孩子们庙内游览吧。”这时,庞老师早整好了队伍,我们便随着那道长进了龙母宫的山门。嚯!山门里的第一进院落,东西两边各矗立着一株粗壮挺拔高入云霄的白杨树,就是我们在很远的村外就见到的那两棵。大家都为它们的粗壮惊讶、叫绝。老道长说:“你们过去搂搂,看得几个人才能搂严哪。”于是,我们便跑过去搂树,每棵树都得六七个孩子才能抱严。我们七嘴八舌地为这两株树的粗壮高大惊奇着、吵吵着。老道长说:“每年春天鹭鸶喂养小鸟的时候,这大树下天天都会有它们喂幼鸟不慎掉下来的鱼儿,捡起来,将活着的放回池中,剩余的洗干净让乡亲们拿回家,就能熬一锅鲜美的鱼汤。”我们一齐惊叫起来:“哇!好美呀!”庞老师问道长:“这树上栖息着多少鹭鸶啊?”道长说:“一到晚上全部回巢后,总得有一二百只吧。其中灰鹭居多,白鹭略少。还有一些体型较小些的鸥鸟。”我们抬头向树上看去,只见巨大的鸟巢一个挨着一个,真是壮观。

       跨过二门,便是龙母宫正殿。进得大殿,里面黑沉沉的,也许是前院两棵高大的白杨树遮住了阳光的缘故吧,只记得正座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样的坐像,看来那便是龙母了。听那道长说,每遇天旱,只要人们来这里向龙母求雨,没有不灵应的。尽管那道长和庞老师还说了许多关于龙母的话题,但我因为年龄小,不懂得有关求雨的那些掌故,所以就没有记得多少。        

龙母宫与纪念碑

       第二次到一亩泉、龙母宫,就是1953年的春夏之交了,那时我已在读初中。那一年,我随父亲去二姑家串亲。趁二姑准备午饭的时候,父亲说:我们去看看一亩泉、龙母宫吧。于是,我便跟着父亲来到了一亩泉边。

       我们踏进山门,那两株巨大粗壮的白杨树依然高耸,新生的手掌大的杨叶油亮嫩绿,充满生机;灰鹭、白鹭依然绕树飞行,不时的鸣叫、高歌。但父亲所关切的,不是这些,而是龙母宫,是龙母宫的泥塑神像和山墙上的壁画。因为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画匠”,他从十多岁起,就跟着师父、师伯、师叔们,与糊纸活、绘画、塑像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所以他对壁画、对泥塑的神像非常着迷。他带我来看这些艺术作品,是来重温旧梦,是要再陶醉于那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享受精美的艺术“盛宴”。他一边看,一边跟我讲述一亩泉“龙母”慈祥厚道、求雨必应、灵异助人、普济百姓的掌故,讲述神像后的背景壁画“八仙过海”的故事,讲述东、西两面山墙上雷公、电母、风娘娘的威灵,父亲甚至还讲那神像塑得如何匀称得体,讲那壁画画得如何传神,他讲得眉飞色舞,兴奋不已……

       这次我们父子来庙内瞻仰,那个孔瑞道士已经不在,庙后的几间房子,已作了小学校的教室,有一位老师正在那里教着十几个孩子上课。

       从庙内出来,我们沿着一亩泉的北岸向东、向南,踏过一亩泉出口处的那座平桥,再转到泉水的南岸,那里有一座飞檐翘角的碑亭。父亲说,这座亭子叫“宸翰亭”,原先树的石碑上刻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书法;现在这通碑是“南奇歼敌战纪念碑”,是为纪念1947年7月华北解放军四纵队十旅歼灭盘踞在南奇村的国民党满城县政权及其反动武装的纪念碑。那次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一举歼敌1000多人。解放军也有94人壮烈牺牲。战后,满城县长陈希撰写了碑文,纪念人民军队的不朽功勋。面对着这座并不高大的青石纪念碑,父亲的脸色凝重、严肃。他说:“南奇战役之后,咱们满城人民才算彻底解放了。这些牺牲的指战员,都是曾在咱村长期驻扎过的华北军区第四纵队28团的好小伙子……”是啊,父亲当年正在村里当干部,他与28团的指战员们有过亲密的交往,所以感情特别深厚。

       时光荏苒。在这次参观之后,眨眼之间,“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二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到上世纪80年代,一亩泉便不再是“泉”了,清泠泠的一亩泉水没有了,泉池干涸了,那甘甜、纯净而溢满灵气的泉水,被方圆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几十台巨型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抽取着,一股股甘甜的泉水汹涌着流走了。大杨树没有了,它们被粉身碎骨,不知都做了什么用处。依靠大杨树筑巢,依靠泉水、鱼虾生存的灰鹭、白鹭、鸥鸟、野鸭和各种不知名的水鸟,也不知都到哪里去了。龙母宫,神像被砸了,大殿拆毁了,留下了残砖断瓦的一片废墟,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遗存,就这样消失了,只有几块残碑埋没在乱草丛中,有幸保存了下来,怎不令人感慨万端呢。

瞻仰重建的龙母宫

       “文革”结束后,国家全力全方位拨乱反正。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形成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良好的政治局面,繁荣富强的经济形势,孕育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时间,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青睐。

       正是在这样大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赵勇、吕大庆两位有见地、有胆识、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士,面对着一亩泉、龙母宫这一大片废墟,一遍遍聆听着上辈老人们对一亩泉、对龙母宫的美好回忆,他们深深地感到,这样一个有着千百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载体,就这样湮没了,实在惋惜。他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明古迹也曾遭受过毁灭之灾,都是后世的有识之士,把它们又重新恢复起来的,吕大庆、赵勇也想这样,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曾经在满城县、保定府、以至直隶省都有着极高声望的“一亩泉、龙母宫”传统文化景点恢复起来。

       于是,经过三年的反复谋划、精心设计和稳步扎实地施工,一个新的“一亩泉”,一座再造的龙母宫,终于在2012年夏季落成,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了盛大、热烈的庆典活动,有多位知名道长参加了开光仪式。前往参观随喜的,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在龙母宫的东侧广场上,还有一台大戏助兴,午间备有便饭,招待了有兴趣的民众。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亩泉,依然是原来的大小,只是天然的泉水没有了,现在改从“南水北调”引入保定的主管道上,分出一条支管道,引水注入“一亩泉”,恢复了“泉”水的灵性。

       泉水南侧原来的宸翰亭和“南奇歼敌战纪念碑”没有了,改成了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辞的高有10米的大理石“南奇战役纪念碑”,挺拔高耸,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碑南辟成了一片坦荡的广场。广场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静谧安适,可供人们游赏或休憩。

       重修后的龙母宫,比原来的规模高大了许多。巍峨挺拔的山门,彩绘明丽,金碧辉煌。进得山门,东、西山墙上绘着象征青龙、白虎的威武门神。几座新旧石碑,矗立在山门内的东西两侧。龙母宫的正殿,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紫红的四根明柱,古拙凝重;插花的窗棂,精致细腻;正门上高悬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敬题的“龙母宫”三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龙母的神像,是由一块完整的深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龙母身着衮服,庄重大方,神态慈祥。神前的香炉内燃着高香,香烟缭绕,氤氲缥缈。也和原先的庙宇一样,四壁彩绘着龙王行雨、雷公电母风婆助力等一应景象。

       龙母殿前的东厢,是道教俗神财神殿,里面供奉着比干、赵公明、关羽三位文武财神。西厢是供奉着福、禄、寿三星的另一组道教俗神的三星殿。

       转入后院,正殿是凌霄殿,那台基,那殿宇,比龙母殿更加高大庄严。拾级而上,步入殿堂,正中是玉皇大帝身材挺拔的全身坐像,目光炯炯,气宇轩昂,确有君临天地三界的气概。同样的香烟缭绕中,玉皇的左手边是道教尊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右手边则是在道俗均影响很大的真武大帝、雷祖和张天师。

       凌霄殿前的东厢是子孙殿,供奉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西厢是药王殿,主祀药神扁鹊、华佗和孙思邈。

       龙母宫各殿供奉的都是自然之神、道教仙真和民间俗神,是中华民族原始的“尊天”信仰,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感其功德,诚心祀之。一旦有了难处,又会虔诚地求神护祐,于是就有了不同地域、不同方位、不同行业的自然神祇。

       此次重游龙母宫,仿佛是在参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博物馆,它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了光彩,使人觉得有如与“自然”在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我深深地感到,重修后的一亩泉龙母宫,为营造和谐、安定、祥瑞的社会氛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13年1月于满城)



       金城,曾任满城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县师范学校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桃李满天下。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弘扬传统文化,关爱青少年成长,从事县志、民俗和满城文学书籍编撰,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