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豹泉:隋末曾建于家寨 元代已有豹泉村
《保定晚报·古村镇》2013年12月15日
记者 闫逶迤 通讯员史理广

在易县东北部有个流井乡,流井乡东部紧邻涞水县有四个古村落,分别是东豹泉、南豹泉、西豹泉、北豹泉。据当地人介绍,东豹泉村又名于家庄,于姓为当 地大姓,向上可以追溯到隋代。相传隋末战乱时期,高丽国(今朝鲜)将军于德曾在此地建立于家寨,而今天东豹泉于姓家族也有祖先为高丽人的说法,并有“于家 鞑子”之称。
隋唐于家寨、马刨泉传说
近日记者来到东豹泉村,看到一株古槐立于村中,周围有白玉栏杆护栏。据介绍这株古树胸径达5.4米,为易县古树之最,已成为当地一景,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所栽。另外,村里还曾有一座与唐代尉迟敬德有关的敬德庙。
在东豹泉村,一直流传着李世民扫平于家寨、开凿“马刨泉”的故事。
相传隋朝末年,中国东北边陲小国高丽国为扩大自己的势力,派将军于德来至中原。于德将军看中易县后山东部“炮架山”东南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条长 河绕村而过,地势犹如大
堂暖阁,即现在东豹泉村一带,遂在这里安营扎寨、积草屯粮。不几年,荒凉野地变成百顷良田,仓库逐渐丰盈,人马日益强壮,外称于家 寨。于德将军有两子,长子名安邦,次子名定国,二子追随父亲结交四方豪杰,苦心经营山寨,还自铸炮台置于炮架山上,于家寨势力愈加强大。
到了唐初,李世民曾在涞源屯兵,并曾和于家寨联手作战,李世民的大将尉迟敬德还和于家寨的一位姑娘有过婚约。但是等李世民做了皇帝,尉迟敬德并没有迎娶 于氏姑娘,虽然李世民封于德为唐朝大将军,但于家寨和大唐李氏王朝还是结了怨。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并借此欲扫平于家 寨。于将军一面迂回撤退,一面将各处泉水截断、水井填平,断绝唐军的水源。李世民率军来到于家寨,因找不到水源,战马渴急跑出军营,并乱刨地面找水喝。待 李世民找到自己的战马,看到战马正咴咴叫着用前蹄猛刨一个地方,不一会一股清泉从马蹄下咕嘟嘟冒了出来。李世民立即命令军士把泉水扩大,此泉解了唐军的燃 眉之急,也注定了于家寨必败的命运。李世民扫平于家寨后,赐此泉为“马刨泉”。
当时于家寨的于姓家族人逃到山西、山东、张家口等地,等李世民撤军后,才回到于家寨把于将军的尸体埋葬。如今东豹泉村的于氏家族认为这座唐代的于将军墓为于氏祖先之墓,每至清明都来扫墓祭祖。
云集寺与玉泉观
记者在东豹泉村看到有所小学场地宽大,一间教室还保留着古代的建材,据了解这所学校是根据村里一所大寺改建,而这所大寺就是云集寺。另外在东豹泉北山中,有上云集寺的遗址。
在雍正《畿辅通志》以及有关易县文献中,能看到“云集寺”、“上云集寺”的记载。《明弘治易州志》中有侯祥《上云集寺》诗:“两山壁立势排空,中隐萧然 净梵宫。地僻不闻村犬吠,天高只见塞鸿翀。烟波滴沥千珠滚,石径苍茫一线通。几度闲来恣游赏,登高长啸御松风。”而在东豹泉村也曾发现刻有“圆寂云集寺前 主持大彻先公”的明代石碑。在《易县志稿·寺观卷》中有这样的记载:“上云集寺,在县东北三十里,辽寿昌建。《畿辅志》、《乾隆志》作云集寺,有宋开宝八 年碑。寺今在豹泉村。”
云集寺和上云集寺的建造年代,有唐代、辽代、北宋各种说法。在东豹泉村中高小的大寺遗址,据了解曾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后禅房等建筑,院内有两座砖塔,石碑数统,院西100米有大塔一座,形制似北海白塔。在东豹泉村北,则有上云集寺古井、古塔地宫等遗址。
据《保定道教文化志》介绍,在东豹泉村西还曾有座玉泉观。在《大元易州豹泉创修玉泉观
碑》碑铭上,有这样的文字:“吾乡距城二十里有村曰豹泉,二泉夹林园而出,有识者过之曰:此胜地也,当有道缘,上为国家祈福,下为郡人结缘之所。”这样看来玉泉观是元代创建。
据史料记载,在元代,豹泉村镇抚马晖、郭成,请易州州城龙兴观的正真真人在豹泉别立一观,为龙兴观的分观。真人遣弟子冲和大师祖善益主持其事,豹泉村村 民兰香愿意施出自己的地来建道观。考之《山海经》,玉乃水之精,遂改豹泉之名为玉泉,命观名为玉泉观。明清时期,玉泉观住持道人有路守明、王太臻、张清 兰、傅阳智、杨来官等人。据清《易州志》载,当时易州(辖3县)有全真派北方七真道观5处,豹泉村的玉泉观为其中之一。明清时期的玉泉观占地15亩,观址 呈葫芦形,南面山门前有弧形小河,河上原有汉白玉玉石桥,桥南为该观古戏楼。玉泉观山门上嵌“敕建玉泉观”匾额,门前有数十株参天古柏。山门内第一座殿为 老君殿,殿后为七真堂、始祖宫及后院清堂等建筑。
据了解玉泉观于上世纪70年代沦为民居,但当地一直有道场活动。记者看到如今在东豹泉村的山谷中又重建恢复玉泉观,还有乐队演奏道教古乐,这座道观是当地村民于惠祥善士、道教徒于高跃(于建国)和袁宗素主持修建,目的是恢复豹泉村的传统文化。
豹泉社曾辖7个村
记者在当地人的带领下,看到了传说为李世民战马刨开的马刨泉,也在村里看到许多老民居,其中一户民居据说为清代同治年间一位武举人所建,房子相当结实,现在仍有人居住,据当地人介绍,原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抗战时期曾寓居于此。
东豹泉村西为洪崖山,村北为龙宫山,山形奇异。在这里,宋、辽、金年代为边关,北山建造过朝天寨,杨家将也曾驻守于此。近些年此地除了出土过唐代石碑、铜镜外,在西豹泉村东,还
曾出土过金代铜钱窖藏2700斤。
豹泉村名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古代常有豹子来于家庄的马刨泉饮水,又据鱼(于)离不开水之意,把于家庄改名为豹泉。元代文献中,曾称豹泉为豹泉里。在明 代,豹泉村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豹泉,但于姓集中居住的东豹泉仍俗称于家庄,也是主村,其余三豹泉为附属村。据清代顺治年间的文字记载,当时易县下辖 38个社,豹泉社作为38社之一,辖7个村,即白马、豹泉、千家村、西头村、大南头、大北头、北头村,共89户,1128人。
豹泉村一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豹泉村就调整产业结构,确定林果立村的发展思路。如今东豹泉村全村1000余人,6000多亩果园,有柿 子、李子、杏、苹果、核桃五大类果品品种,是易县县城北部最大的果品园区,近年先后被评为“林果精品示范园区”、“山区综合开发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