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道教  
.《河北道教史》出版面世
.关于恢复河北省道教协会图书音像流通处
.河北省道教协会关于举办巡回讲经的通知
.黄信阳会长在“善行河北、点亮心灯”首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开幕式——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在河北美术
.河北省道协直属宫观——鹿泉十方院
.首届中国道家艺术名人书画展——暨“点
道教常识  
.道教行礼须知
.道教八节斋日
.道教四始斋日
.道教三会斋日
.道教三元五腊
.方至通宗师(1877—1926)
.徐敬义律师(1925年传戒)
.蒋永林律师(1884年传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白银坨印象



    白银坨位于河北省顺平县神南乡永兴村境内,与龙潭湖毗邻。白银坨又名白云坨,是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脉第一道高峰,海拔1008米,与玉皇坨、青榆坨三坨鼎立,它主要是由槐树青沟、道士观沟、葡萄沟三道大峡谷组成。梯子沟又称北龙峡,位于龙潭湖东北面,景观有踏落石,度仙桥,藏月洞,隐兔窟等。这里处于五县交界之地,附近南面的花塔属唐县,西面玉皇庵属涞源,北面陡界岭属易县,东面玉皇坨属满城。

    70年前,可歌可泣的梯子沟突围战就发生在这块英雄的山村。卢沟桥事变,日寇全面侵华,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军民在这一带驻扎着后勤机关、兵工厂、医院、卫生设备厂等,支援前线,救死扶伤。日寇视为眼中钉。1941年10月日寇重兵“围剿”,驻地军民和参加反“扫荡”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师生在梯子沟、道士观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白校学子仅有五六十人突围,其余全部遇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诗篇。《杨成武回忆录》中清楚翔实地记述了这段悲壮难忘的历史,这是将军戎马生涯中最惊险的一幕。
    笔者有浓厚的红色情结,缘于祖母是八路军一名老兵、白校学子中的一员。老人家在唐县张合庄、葛洪村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参军,牺牲在白银坨的白校学子是她的战友。因此,笔者多次到革命老区走访,搜集整理抗战史料。2011年寒冬,笔者邀请河北省晋察冀抗日研究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博浩先生、保定市作协浩渺先生等十余人踏上了这块红色的热土。

    从顺平刘家营村、新华、大黄峪、穿过杨家台隧道、杨家台、河北(岔道口),由此一条路通往龙潭湖(龙潭村、梯子沟等);一条到达白银坨(官银堂、永兴村、道士观庄、青榆沟)。汽车在崎岖山路行驶,辗转几十里来到了大山的深处。

    时光荏苒,曾经作为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驻地的石家庄子村原址如今已淹没在龙潭湖库区中央了,小山村也改为龙潭村。青山埋忠骨,秀水藏英魂,湖东北山坡古柏林中,巍然屹立着2000年修建的“梯子沟突围烈士纪念碑”亭,俯视着静静的龙潭湖,大家拾阶来到碑亭前,怀着沉重的心情瞻仰,缅怀烈士英灵。碑名由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亲笔题写。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拯救民族危亡,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和平与解放,塑造了坚强不屈的光辉形象和永恒不朽的抗战精神。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抗战精神,宣讲先烈英雄事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世世代代铭记这些英烈,永不忘怀。

    从龙潭湖赶往白银坨,行驶到官银堂沟附近,山路两边的溪水冻冰拱起将道路掩盖,司机老李师傅怕滑入边沟,为慎重起见,提醒大家下车手拉手在坚冰上缓行。车外寒风刺骨,哈气成霜结冰。附近淳朴的乡民看在眼里,拿来石头粉子均匀地撒散在冰面上,司机老李师傅小心翼翼地开过了险区。这里明代出官银,曾有一座管理银矿的官员衙署,叫管银堂。清代以后从外地逃荒到这里落户成村,得名官银堂,亦称有洞供奉观音大士,故称观音堂。

    驶进永兴沟,山道开阔,干净整洁。峡谷深幽,溪水淙淙,虽然结有厚厚的冰,但仍闻听到哗哗流水声,足见水势不小。老远就望见了白银坨景区山门,望见薄景祥先生、冀玉泽老师在寒风中翘首等待着我们,大家深受感动。

    薄景祥先生热情好客,豁达豪爽,他一边介绍景区情况,一边引请大家到屋里暖和暖和,据他说,白银坨五道主峡谷(槐树青沟、陡界岭、道士观沟、葡萄沟、青榆沟)都是从这儿分支延伸的。道士观沟大峡谷与槐树青沟紧密相连。槐树青沟一侧山岭是陡界岭,翻过岭去就是龙潭湖风景区梯子沟(长10华里,沟口两山夹峙,因沟底有山高耸人云,喻可作登天之梯而得名)。道士观沟和葡萄沟相隔一道山梁叫骝马梁,是明代皇家军官骝马的马道。山梁半山腰山上有明代万历年至崇祯年的银矿洞,洞口旁有树立皇家旗帜的旗杆座。银矿前的半山腰曾有一座“关老爷庙”,“关老爷庙”旁的小山庄叫“老爷庙庄”。

    道士观沟长10华里,满山翠柏苍松,沟壑纵横,峡谷尽头的小山庄叫道士观庄,属于永兴行政村管辖。因古代这里最先有一座叫白云观道观,后来人们移居此地就命名村、沟为道士观庄和道士观沟。在薄先生、冀老师陪伴下,我们走进了这条沟,冀老师是《悲壮的梯子沟突围战》一文作者,他深情地讲述了梯子沟突围、白校学子和抗战军民与日本鬼子展开殊死搏斗的悲壮情景,不禁使人潸然泪下。薄先生说,为祭奠在白银坨道士观牺牲长眠的白校学子烈士英灵,继承先辈遗志,昭示后人,2010年6月29日景区筹资20余万立浮雕碑永记,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已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浮雕背倚青山,矗立在白校学子遇难遗址处,浮雕主体为在“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旗帜下,13名年轻白校学子互相搀扶,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场面。台基用黑色大理石镶砌,篆刻有“抗日英烈千古永存”八个金光大字,整个浮雕庄严肃穆。在李主任提议下,大家向群雕三鞠躬。

    顺着浮雕后的小路拐过弯,写有“道观遗址”的木牌映入眼帘,相传金代全真教第二代掌教大真人马丹阳祖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白云道观,从垒砌的石堰看,年代已经久远;从遗址石基看,庙宇殿堂不大,有可能为圆形或八角形状的阁塔。靠崖边建造,崖离地八九米处有塘洞,明显有开凿痕迹,金元时期盛行凿洞修真,认为神仙都住在名山大川的福地洞天。顾名思义,人在山中修炼得道即为“仙”,这也是“仙”字的由来。可以想象,该庙修行的道人能飞檐走壁,会武功,但后来究竟什么原因致使香灯熄灭,道观坍塌,谁也说不清?本来沉寂多年,已鲜为人知,由于梯子沟突围战,由于白校学子遇难于此,由于塑立了群雕,道士观再度被人们津津乐道所熟悉。两年前,笔者曾陪同带领方志学家、原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尤文远先生、原保定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李风林先生等来道观遗址探访,将该观和白校学子烈士事迹编入了《保定道教文化志》。

    漫步赏景观红花,白云深处有人家,依稀住有六七户,多为暮年满银发。这些老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辈子没走出大山的怀抱。其中有老俩给大家的印象很深,老大爷88岁,老奶奶87岁,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近70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几乎每天都轮换着爬上高山打柴。老大爷是当年梯子沟突围战的见证者,日本鬼子拉网似搜山,十来岁的他躲在极其隐蔽的山缝中未被发现而幸免于难。老人招呼大家说,这里山美水甜,空气清新,你们要常来游玩呀!还有一户中年人家,男主人是位山村教师,他没有选择调出,默默地在山区执教40年,效力家乡,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女主人料理家务,日子过得美满幸福。临近中午,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老乡挥手话别。

    通过瞻仰烈士碑和白校学子浮雕,大家在白银坨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感谢薄景祥先生和冀玉泽老师的热情接待,祝愿白银坨红色文化越办越好,景区旅游繁荣兴旺。(史理广)

友情链接  
中国宗教网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民族宗教网国家宗教事务局白云深处人家保定道教网弘道文化网保定道教网道教之音网黄信阳博客刘崇汉博客史理广博客保定道教网崔信良道家书画
保定道讯道教典籍 保定道长 道教风光 保定道教 道教俗信 燕赵道教 道教影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 保定道教网 版权所有 保定频道 技术支持 通用网址:保定道教 河北道教 冀ICP备19010966号-1 联系电话:0312-7195395 邮箱:daojiao@126.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